文档详情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doc

发布:2017-03-27约1.2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理念:让孩子知道学什么很重要,教给他们怎么学更重要。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直尺、方格纸等。 学具准备:直尺、方格纸等。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中引入放大与缩小 1. 课件出示主题图。 2.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 3.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 二 、初始中感知放大与缩小 1.课件出示正方形 2.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3.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4.说一说:放大后图形的边长。 5.画一画: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三、活动中感受放大与缩小 活动一: 1. 内容:按2;1将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放大 2.方法: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3.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生:量一量 4.共同小结:将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只需把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可,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活动二: 1.内容: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 2.方法:同上 3.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四、抢答中总结放大与缩小 1. 课件展示四组比 2. 抢答哪些是放大,哪些是缩小。 3.共同总结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的区别与联系。 五、练习中深解放大与缩小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2题. 3. 判断题练习 六、课后延伸放大与缩小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穿插德育 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你们在一起就会过得很快乐!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1=2 2:1放大就是把各边放大原来的2倍 大小变了, 1:3=1/3 1:3缩小就是各边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3 形状没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单位:三条岘学区 年级:六年级 姓名:李秀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