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2014.10.08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 染色和脱色 染色 用一块胶,另一块胶用于转膜。 加入染色液,染色45分钟。 脱色 染色完毕,倾出染色液,加入脱色液。20~30min换一次脱色液,2~3次后可初步观察电泳条带,然后脱色过夜,直至背景清晰。 七、 Mr的计算 标难曲线只对同一块凝胶上的样品的分子量测定才具有可靠性。 以每个蛋白标准的分子量对数对它的相对迁移率作图得标准曲线,量出未知蛋白的迁移率即可测出其分于量。 八 转膜 胶放在3张缓冲液浸湿的滤纸上,盖上经甲醇激活(15-30sec)的PVDF膜(切多余的膜及纸,与凝胶一样大小)排气泡,盖同样3张缓冲液浸湿的滤纸,排气泡。 顺序: 负极- 3层滤纸-凝胶-膜- 3层滤纸-正极,如图。 用塑料夹夹紧,放入转移电泳仪,电泳槽搁置冰上,恒压1小时。丽春红染色1分钟检测目标蛋白。 九 封闭 PVDF膜用TBST淋洗,放入封闭液中 蛋白转膜组装顺序(sandwich制作) 组装顺序: 转膜夹黑色面(负极)-海绵垫-滤纸-胶- 膜 -滤纸-海绵垫-红色面(正极) 海绵 Cathode _ Anode + 滤纸 膜 胶 滤纸 海绵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基本原理】 本实验用醋酸纤维薄膜作电泳支持物分离血清蛋白质。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都小于7.5,在pH=8.6的巴比妥缓冲溶液中都带有负电荷,在电场中将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蛋白质的等电点不一,所带净电荷有差异,所以它们的泳动速率也不同。将微量血清点于薄膜上,通电电泳后,将薄膜置染色液中使蛋白质固定并染色,可将血清蛋白质分成5条区带,从正极端起分别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操作步骤】 一、准备与点样 1.将醋酸纤维薄膜切成2.5 cm×8 cm的小片。在薄膜无光泽面距一端1.5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线,表示点样位置。 2.将醋酸纤维薄膜无光泽面向下,漂浮于巴比妥缓冲溶液面上(缓冲溶液盛于培养皿中),使膜条自然下沉。 3.将充分浸透(指膜上没有白色斑痕)的膜条取出,将薄膜无光泽面向上,平放在干净滤纸上,用干净滤纸吸去薄膜上多余的缓冲溶液。 4.将膜条(无光泽面向上)放于一干净滤纸上,用宽1 cm的有机玻片在盛有血清的小烧杯中蘸一下,使软片下端粘上薄层血清,然后按在薄膜点样线上,让血清渗入膜内,移开软片。 二、电泳 将点样后的膜条置于电泳槽架上,放置时无光泽面(即点样面)向下,点样端置于阴极(切勿弄错)。槽架上四层滤纸作桥垫,膜条与滤纸桥需贴紧并拉直,中间不能下垂。如一电泳槽中同时安放多张薄膜,则薄膜之间应相隔几毫米。盖上电泳槽盖,待平衡5分钟后通电,电压为10 V/cm长(指膜条与滤纸桥总长度),电流为0.4~0.6 mA/cm宽,电泳时间约1小时左右。 三、染色 通电完毕后用镊子将薄膜取出,直接浸于盛有氨基黑10B的染色液中,染5分钟取出,立即浸入盛有漂洗液的培养皿中,反复漂洗数次,直至背景漂净为止。用滤纸吸干薄膜。 1.低浓度的盐溶液为什么会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 2.课本上说细胞破碎后蛋白质溶解在抽提液中,需要将蛋白质溶液进行浓缩,而最常用的浓缩方法是沉淀法,那么沉淀法具体是什么样的原理和操作方式? 3.Lowry法为什么加入新配置的碱性铜溶液之后,要强调立即摇匀? 4.Lowry法?为什么加入Folin-酚试剂之后,要强调边加入边立即充分混合? 5.Lowry法?为什么加入Folin-酚试剂之后,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不能超过60min? 6.Lowry法?课本上要求使用的波长是550nm,而课件上是745-750nm,到底哪一种比较准确? 7.Lowry法中? K+, Na+等离子,蔗糖,甘油,EDTA等为什么会影响测定结果? 8.Lowry法中?为什么把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算作该测量方法的缺点?是因为蛋白质可以重复利用吗? 9.考马斯亮蓝法中注意到每组试管所加的液体量都非常少,在配制液体的时候很容易将部分液滴残留在试管壁上,这样肯定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那么为何不多加一些蛋白质溶液呢?或者增大最后加完双蒸水之后的总体积? 10.紫外法中核酸可引起强干扰作用是实验的一个缺点,那么为什么会有核酸的出现呢?? 实验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2014.10.08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 一、实验目的 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电泳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SDS的性质与作用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性质 什么是电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