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ppt

发布:2017-05-29约3.24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 SDS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2. 学习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泳: (2)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①带电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颗粒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②颗粒的电荷数: 电荷越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③溶液的粘度: 粘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④溶液的pH值: 影响被分离物质的解离度,离等电点越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⑤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越小,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⑥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⑦电渗现象: 电场中,液体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⑧支持物筛孔大小: 孔径小,电泳速度慢,反之则快。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1)定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是以聚丙烯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SDS: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 (十二烷基磺酸钠) (2)SDS的作用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SDS-蛋 白质复合物。 由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好比蛋白质穿上带负电的“外 衣”,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即消除了蛋白质分 子之间电荷差异。 因此在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 质分子大小 (3) SDS分类: SDS按照缓冲液pH值和凝胶孔径差异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 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 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 度均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 应, 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 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 (4)聚丙烯胺凝胶的生成: 聚丙烯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N,N’-甲叉 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在具有 自由基时,Acr和Bis就会聚合。 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 ①化学法 ②光聚合法 ①化学聚合: 引发剂是过硫酸铵(AP),催化剂N、N、N’、N’ -四甲 基乙二胺(TEMED),它的碱基催化AP产生氧自由基,激 活单体形成自由基,发生聚合。化学聚合形成的凝胶孔径 较小,且重复性好,用来制备分离胶; ②光聚合: 催化剂是核黄素(VB2 ),在痕量氧存在下,核黄素光 解形成无色基,无色基再被氧氧化成自由基,激活单体发 生聚合。光聚合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大,且不稳定,适于制 备大孔径的浓缩胶。 5)聚丙烯酰胺凝胶结构上的特点: ① 聚丙烯酰胺的基本结构为丙烯酰胺单体构成的长 链,链与链之间通过甲叉桥联结在一起; ② 链的纵横交错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凝胶具有分 子筛的性质; ③ 网状结构还能限制蛋白质等样品的扩散运动,使 凝胶具有抗对流的作用; ④ 长链富含酰胺基团,使其成为稳定的亲水凝胶; ⑤ 该结构不带电荷,在电场中电渗现象极为微小。 (6)凝胶的质量决定因素: (1)凝胶度: 是指100mg凝胶溶液中含有单体(Acr)和交联剂 (Bis)的总克数,用T%表示。 (2)交联度: 是指凝胶溶液中,交联剂占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 百分数,用C%表示。 一般浓缩胶的浓度为7.5%,分离胶的浓度为10%。 (7)不连续PAGE的原理: 第一、三个不连续性: ①凝胶孔径的不连续; ②缓冲液离子组成及各层凝胶pH的不连续; ③在电场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 第二、不连续系统中的三种物理效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