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ocx
实验目的: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及纯度
实验原理: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点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及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基本过程:制胶、电泳、检测
试剂:(储液由专业人员配置)30%丙烯酰胺单体储液、10%过硫酸铵、TEMED、1.5mol/LTris-HCl,pH8.8、1.0mol/LTris-HCl,pH6.8、10%SDS、10XTris-甘氨酸系统的电泳缓冲液、2Xloadingbuffer、水饱和正丁醇
器材:灌胶支架、玻璃板、梳子、电源、加热器、电泳槽、扫描仪实验操作程序:
安装灌胶模具,依照说明书进行
按照配方配置一定量(7cm模具配置1mm厚的胶配置5ml)的分离胶溶液和浓缩胶溶液(2ml),过硫酸铵和TEMED在用前加入。
分离胶溶液充分混匀后从一侧加入灌胶模具,上方留约1.5-2cm用于加浓缩胶,小心的在分离胶的表面加一层水饱和正丁醇(或水饱和的异丙醇、水),封住胶面,以促使聚合并保持胶面平整。
室温放置40分钟到1小时后,可以看到一个界面,去掉上层覆盖液,用浓缩胶缓冲液淋洗胶面,然后灌制浓缩胶,并插入与模具大小相同,凝胶厚度相当的梳子。
静止放置40-60分钟使凝胶聚合,电泳液清洗样品孔。
制备好的蛋白质样品用2Xloadingbuffer1:1混合,与分子量marker一起100℃煮3-5min,12000rpm离心5-10min,(7cm模具、1mm厚度、10孔、考染上样量30ug)
加入下槽液,把夹有凝胶的玻板转移到电泳槽,加入上槽液,上样。
连接电源,5-10mA/胶开始电泳,待溴酚蓝前沿到达分离胶后加大电流到10-
15mA/胶,
溴酚蓝前沿到达玻璃板底部时停止电泳,取出凝胶,做好标记,准备染色。
染色。见考马斯亮蓝染色操作规程及银染色操作规程。
扫描。扫描操作见扫描仪的使用说明。
注意事项
在加过硫酸铵和TEMED之前溶液最好抽气,防止溶解在溶液里的分子氧在聚合时产生气泡使胶不均一。
过硫酸铵和TEMED的量应根据室温和聚合情况而定。
分离胶聚合后最好在4℃放置12小时后再使用,以使凝胶充分聚合,改善电泳时的分辨率。
为防止气泡陷入,梳子应倾斜插入。
如果带着梳子过夜可能会影响分辨率,所以浓缩胶最好在使用前再灌制。
如果没有足够数目的样品,应在加样孔中加样品缓冲液,不要留有空孔,以防止电泳时邻近的带扩展。
对样品浓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加样时使用梯度加样法,能大致估计出样品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