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歪脑袋”木头桩》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歪脑袋”木头桩》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歪脑袋”木头桩》。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内容与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习的故事、寓言等体裁有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2.提升学生语言积累,学会运用词汇和句式表达。
3.增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歪脑袋”木头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故事中的道理,理解合作与谦逊的重要性。
难点:
1.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深度不足,难以把握故事寓意。
2.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创意,难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
解决办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高道德认知。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如绘画、表演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学生用书、课本《“歪脑袋”木头桩》
-课程平台:班级学习平台或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网络故事朗读资源、相关教育软件或应用程序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木头桩模型)、图片、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与树木相关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生长和形态。
2.提出问题: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树木?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歪脑袋”木头桩》。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讲解故事背景,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理解“歪脑袋”木头桩的性格特点。
3.教师提问:为什么“歪脑袋”木头桩会被称为“歪脑袋”?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歪脑袋”的含义。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如合作、谦逊等。
6.教师提问:故事中的木头桩给你什么启示?
7.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提问:在朗读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词语或句子?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歪脑袋”木头桩,你会怎么做?
5.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木头桩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木头桩的优点和缺点。
3.教师提问: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选择怎样的行动?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合作与谦逊?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并强调合作与谦逊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作业:阅读课外寓言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伊索寓言》:介绍伊索寓言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收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安徒生童话》:选读安徒生童话中与自然、动植物相关的故事,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寓言故事,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故事创作:引导学生以“歪脑袋”木头桩为原型,创作一个新的寓言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主题讨论:围绕“合作与谦逊”这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事例,并探讨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共同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增进亲子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