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歪脑袋”木头桩》整本书阅读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x
快乐读书吧《“歪脑袋”木头桩》整本书阅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歪脑袋”木头桩》整本书阅读
2.教学年级和班级: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2课时
本节课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歪脑袋”木头桩》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阅读《“歪脑袋”木头桩》,使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考;以及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将学会如何深入理解文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能够阅读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通过之前的课程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通过图片预测故事内容、识别关键词汇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充满好奇,对整本书阅读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喜欢通过插图来辅助理解,对于富有情感和趣味性的文本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他们善于模仿和表达,但个别学生可能阅读速度较慢,理解能力有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较长的故事文本感到畏难,难以坚持阅读完整本书。
-对故事中的某些抽象概念或文化背景可能不够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生字词,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词汇教学和辅导。
-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时缺乏自信,需要鼓励和支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快乐读书吧》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歪脑袋”木头桩》的电子版或纸质版故事图片,以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音频材料。
4.教室布置:将教室座位安排成小组讨论的形式,以便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阅读感受。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歪脑袋”木头桩》的封面和插图,引发学生对书本的好奇心,提问:“你们觉得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如通过图片预测故事、关注关键词汇等。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歪脑袋”木头桩》的作者、背景和故事大意,让学生对即将阅读的书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书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内容和风格。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故事的一个章节,然后讨论并分享对该章节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书中的某个角色,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角色的特点和故事中的行为。
-教师指导:在学生分享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和角色。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回顾学生的分享,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歪脑袋”木头桩》,选择一个喜欢的章节,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认真对待。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展示《“歪脑袋”木头桩》封面,提问:“你们觉得这本书里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顾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如通过图片预测故事、关注关键词汇等。
2.新课呈现
-介绍作者、背景和故事大意,让学生对书籍有初步了解。
-展示书中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故事内容和风格。
-分组讨论:每组阅读一个章节,讨论并分享对该章节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练习
-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描述其特点和故事中的行为。
-教师在学生分享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回顾学生分享,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5.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阅读《“歪脑袋”木头桩》,写一篇读后感。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学生学习效果
1.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故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