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脑袋”木头桩》导读课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歪脑袋”木头桩》导读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歪脑袋”木头桩》导读课,包括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分析人物形象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二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歪脑袋”木头桩》一文紧密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生字词,同时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歪脑袋”木头桩》的阅读,学生将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感知能力;同时,通过朗读和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歪脑袋”木头桩》,注意节奏和语气。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桩、歪、橡、橡、头、脑”等,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人物形象分析:识别和描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歪脑袋”木头桩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
-人物心理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歪脑袋”木头桩的心理变化,如从自以为是到认识错误的过程。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细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拟人手法和对比手法。
-语言表达: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价值观引导: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歪脑袋”木头桩》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歪脑袋”木头桩的形象,以及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简笔画。
3.多媒体资源: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提供书写材料,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歪脑袋”木头桩》。大家知道,木头桩通常是什么样的吗?它们通常都是笔直的,稳固地支撑着建筑物。但是,今天这篇课文中的木头桩却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课文朗读
1.首先,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请大家跟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跟读)
2.很好,同学们的朗读很认真。接下来,我们继续朗读,注意第二自然段。
(学生跟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三、生字词学习
1.在朗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生字词,比如“桩、歪、橡、橡、头、脑”。请大家翻开书,我们一起学习这些生字词。
(学生翻开书,学习生字词)
2.现在,我来解释一下这些生字词的意思。
-桩:一种支撑建筑物的柱子。
-歪:不直,倾斜。
-橡:一种树木,其木材坚硬耐用。
-头:物体的顶端部分。
-脑:指人脑,也可以比喻为人的思维。
3.接下来,请大家用这些生字词造句。
(学生造句)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大家能告诉我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吗?
(学生回答)
2.很好,课文讲述了“歪脑袋”木头桩的故事。它原本是笔直的,但因为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它变得歪歪扭扭。这个木头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变得不再有用。
3.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歪脑袋”木头桩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析)
4.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歪脑袋”木头桩的性格特点是自负、自大。那么,自负和自大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讨论)
5.自负和自大容易让人忽视自己的不足,从而失去改正的机会。就像“歪脑袋”木头桩一样,它因为自负而变得不再有用。
五、人物形象分析
1.同学们,课文中的“歪脑袋”木头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谈谈你对它的印象。
(学生谈谈对“歪脑袋”木头桩的印象)
2.很好,大家认为“歪脑袋”木头桩是一个自负、自大的人。那么,除了“歪脑袋”木头桩,课文里还有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
3.除了“歪脑袋”木头桩,还有其他一些人物,比如砍树的人、修路的人等。这些人物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学生讨论)
4.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这些人物在故事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六、全文侧重点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歪脑袋”木头桩》,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全文的侧重点。
(学生总结)
2.很好,同学们认为全文的侧重点是“歪脑袋”木头桩的故事和它所蕴含的寓意。
七、课后作业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布置作业)
2.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把今天学到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