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doc

发布:2017-01-05约7.1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 范小春 杨 峰 审核: 张连垂 批准: 侯 波 生效日期:2012年10月01日 沭阳县仁慈医院检验科 目 录 序号 主 题 内 容 代 号 页 号 1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SYXRCYY-JYK-SOP-WSW-01 2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 SYXRCYY -JYK-SOP-WSW-02 3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本 SYXRCYY -JYK-SOP-WSW-03 4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 SYXRCYY -JYK-SOP-WSW-04 5 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SYXRCYY-JYK-SOP-WSW-0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修 订 页 序号 文件编号 页码 需更改的内容 更改内容 批准人 批准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 标准操作规程 采集时机 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采集方法 清洁中段尿 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外阴,用手指分开阴唇,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男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溶液等消毒液清洗尿道口,擦干后上翻包皮,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趾骨上膀胱穿刺 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脊柱损伤患者的尿液采集。先用0.25%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然后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趾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趾骨联合2cm处刺入膀胱吸取尿液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导尿管尿 直接导尿法:使用0.05%~0.1%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会阴部,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先弃其前段尿液约15ml,再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留取导尿管法:医院内尿路感染中,临床最常用此法。采集前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则松管弃其前段尿液,使用0.25%~0.5%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导尿管的采样部位,使用无菌注射器斜刺入导尿管(从采样口或靠近尿道的导尿管管壁)抽取10~20ml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回肠造口导尿管法:摘除导管,弃去里面的尿液,先用0.05%~0.1%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吻合口,再将导尿管插入到清洁的吻合口,直到筋膜的深部采集10~20ml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小儿收集包 对于无自控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包采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才有意义。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趾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留取尿液进行复检。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并接种,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如果不能及时运送或接种,应4℃冷藏,但保存时间也不应超过8h。 注意事项 不应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 尿液中不应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若尿液培养前患者曾使用抗菌药物,应反复多次送检。 多次采集或24h尿不应用于尿液培养。 除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应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进行尿液培养。 培养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菌落计数以及微生物种类等,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周庭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2006.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指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