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上册)(五)》青少年教育文学精选.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史纲要
上册
05
翦伯赞 主编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二节 唐前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一、唐王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
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完成 大业十三年 (617年),官僚和地主纷纷
起来窃取起义军的胜利果实。朔方 (今陕西横山)鹰扬郎将梁师都、马邑(今
山西朔县)鹰扬府校尉刘武周、金城 (今甘肃兰州)府校尉薛举、武威鹰扬
府司马李轨、梁室后裔罗县 (今湖南湘阴东北)令萧铣等相继打起反隋旗号,
劫杀郡县长官,割据地方。
太原留守李渊,以防备刘武周为名,召募军队。他杀掉隋炀帝派来牵制
他的两个副留守,在大业十三年夏天,带领三万人从太原南下,顺利地渡过
黄河,进入关中,得到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迅速地打下长安,控制了渭水
流域。
大业十四年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隋王朝的禁军将领宇文化及
等利用关中士兵思归的情绪,杀掉隋炀帝,胁迫隋炀帝在江都召募的江淮军
队和关中禁军一同北上。
宇文化及带领的军队,被瓦岗军阻挡在成皋至洛口一线,不能西进,渡
河北上,关中兵纷纷逃亡,江淮兵大部分投降瓦岗军,宇文化及的势力崩溃
了。
瓦岗军在围攻洛阳的战斗中,接受了大批隋军的投降。隋的降将大多成
为李密的党羽,李密的势力发展了。大业十三年冬,他杀了翟让,引起瓦岗
军将士的不满。十四年,李密打败了宇文化及的军队,但是自己损失也很重
大。洛阳的王世充乘虚进攻,李密战败,投降李渊。
隋炀帝被杀以后,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
首先消灭了割据陇右的薛仁杲 (薛举子)势力。武德二年(619年)唐又利
用河西地区粟特商人和汉族地主的矛盾,倾覆了李轨的政权。三年,李世民
带领唐军,经过艰苦战斗以后,击溃了勾结突厥贵族的刘武周军队、占领了
山西。四年,李世民带领唐军攻打洛阳,俘获了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
压服了河北起义军,王世充被迫投降。黄河流域基本上成为唐王朝统治的地
区。与此同时,前已归降唐朝的杜伏威平定了长江下游,唐将李靖也包围了
江陵,迫使萧铣出降。五年,江西、岭南一带也全部归入唐的掌握。
唐王朝杀害窦建德,在河北驻屯重兵进行威慑,又严厉绳治窦建德故将,
要征集他们到长安。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旧部在刘黑闼领导下,从漳南(今
山东恩县西北)发动了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不到半年功夫,刘黑闼就完全
恢复了窦建德故地,都于洺州 (今河北永年),屡败唐军。武德五年三月,
李世民采用决水灌敌的办法,才把刘黑闼军击溃。
不久以后,刘黑闼又尽复故地。唐高祖派太子李建成前往镇压。李建成
采纳魏徵的建议,释放了全部的俘虏,瓦解了刘黑闼的军队。武德六年正月,
刘黑闼战败被俘。
经过多少年的战斗,唐高祖李渊打败了地主割据势力,镇压了农民起义
军,统一了全国,恢复了地主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 唐前期的政治、法律、军事、科举等制度
基本上承用隋制而加以改进,比隋制更加完备,更加周密。
唐初宰相有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与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
①。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其余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为宰相的,都
以本官加带知政事、参豫朝政等名,这些名称后来逐渐固定为 “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的头衔。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军国大事和
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均需由政事堂会议商定,再奏请皇帝裁决。
中书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中书省负责整理、陈奏来自臣下和诸司的
议、表、状,并提出处理的初步意见;起草并宣行皇帝的 制诏。门下省负责
审查中书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制诏有不便施行的,封驳奏还。
②
奏抄有违失的, “依法驳正,却牒省司。”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首脑
部门是都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正副长官为尚书、
侍郎。每部又各设四司,正副长官为郎中、员外郎。各部和各司与诸州联系,
必须通过都省。御史台是监察机关,其正副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