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晚清史(下卷)(七)》青少年教育文学精选.pdf

发布:2018-01-09约7.13万字共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剑桥中国 晚清史 下卷 07 [美] 费正清 刘广京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九章 共和革命运动 1911年秋和 1912年春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人们称之为辛亥 革命。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清王朝被推翻,帝制改成了共和。虽然分析家们对 ① 许多问题有见仁见智之不同, 但是直到最近这次革命的重要性才引起人们 的怀疑。一位蜚声坛坫的学者曾经认为它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所以这次 ② 革命是一场 “假革命”;另一位学者认为,旧的统治阶级仍象在过去易代 ③ 之际那样保存了下来,所以辛亥革命只是又一次 “改朝换代式的革命”。 由于对旧说提出了这样一些挑战性言论,辛亥革命的性质就成了一个热烈辩 论的题目。 在近年争论中不断涌现的大量新观点中,有两种是我们这一章的出发 ④ 点。 第一,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也完成了 ① 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 因此, 最好是把辛亥革命理解为二十世纪社会革命中的 1900—1913年阶段,不应 仅仅看做是整个政治变化的 1911—1912年阶段。其次,根据这种广义的概 ② 念,革命者的重要性远远不是象旧说法所认为的那样。 这是一场大于它所 ③ 有的领袖的革命,是 “一次没有真正领导者的革命”。根据这种看法,辛 亥革命运动对 1900—1913年事件所作的贡献,不如它所创造的革命传统那 样重要。总之,我们目前的解说倾向于两个与以往不同的论点:辛亥革命是 比通常所认为的更大的一个非常事件,但它的实际成就比通常认为的要小。 最近,学术界提出的问题是要探明:它是多大程度的一种革命?谁应对 所发生的事负责?这段时期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中占什么地位?有一种尝试 性的答案以下面这种认识开始:即在 1911—1912年,种种抗议运动临时凑 合在一起了。其中有些是革命的,有些则不是革命的,但综合我们试图加以 阐释的种种理由,不妨认为:在那个时候,所有这一切抗议运动都认为,在 当时应该拥护以共和国取代清王朝,或者至少对此应该表示接受。由志趣各 ① 关于中国学者对辛亥革命的这些争论,见谢文孙: 《关于辛亥革命的中国史学:评论与书目选》。关于 1961 年10 月武昌学术讨论会的一篇报道及其论文集,见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编: 《辛亥革命 五十周年论文集》。 ② 陈志让: 《袁世凯》,第92 页。 ③ 市古宙三: 《试论绅士的作用》,载芮玛丽编:《革命中的中国:第一阶段,1900—1913 年的中国》, 第297—313 页。 ④ 关于这些观点及近年的争论,可看芮玛丽编 《革命中的中国》的《导言:新兴的变革潮流》。黄宗智的 有关论丛,载 《现代中国》,第2 卷第2 期 (1976 年4 月)第139—226 页。 ① 《革命中的中国》,特别是第1 — 3、24—44 页。 ② 《革命中的中国》,第45—48 页。 ③ 《革命中的中国》,第53 页。 异、利益和社会背景各不相同的成员所组成的一个脆弱的联合,产生于一个 处于大变动状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些旧纽带已经断裂,另一些纽带反 而有所加强;有些新的方式方法正象盛开的花朵,另一些方式方法只是在不 同程度上在萌芽和成长。换言之,到了 1911年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 中国了。那些彼此龃龉的意见可能模糊了这一事实:在中国的某些部分是有 社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