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糖类药物.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糖类药物概述1812年,俄国化学家基尔霍夫在加酸煮沸的淀粉中,得到葡萄糖。1819年法国科学家布拉孔诺从木屑、亚麻和树皮中也得到葡萄糖,才认识到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元”都是葡萄糖,得实验式C6H12O6。1886年,德国化学家基利阿尼证明了葡萄糖的碳为直链,没有与完整的水分子相结合。随后,糖的诸多其他生物学功能也已被逐步揭示和认识。糖蛋白、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生物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及免疫反应等。概念及分类定义: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分类:按照糖类物质含糖单位数目分:(1)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为2~9个单糖分子)(3)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链接而成的糖(一般的糖类药物指的就是多糖)(一)糖类药物的分类糖类药物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按照含有糖基数目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氨基葡萄糖和维生素C等。(2)低聚糖类:如蔗糖、麦芽乳糖、乳果糖等。(3)多糖类:多糖又有多种,根据其来源不同又可分为:①来源于植物的多糖,如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②来源于动物的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③来源于微生物的多糖,如香菇多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云芝糖肽等。?(4)糖的衍生物:如1,6-二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肌醇等。糖缀化合物:包括糖蛋白和糖脂两大类复合多糖,它们是一种糖类和一种蛋白质或一种脂类缔合的产物。糖基:与活性或抗原性相关。半乳糖、甘露糖、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氨基半乳糖等。糖蛋白通常分为:胶原型、粘多糖型、蛋白聚糖型、寡聚甘露糖苷型和N-乙酰乳糖胺型,其中寡聚甘露糖苷型和N-乙酰乳糖胺型属于N-糖基蛋白。寡糖残基:在发挥生物功能中期决定作用,贮存生物信息,捕获细胞间各种相互作用信息,联系其他细胞和细胞内外之间传递各种物质。局限:长期以来,糖苷键合的高级多聚体的研究,仅限于储能物质和支撑结构的同质多聚体。20世纪70年代起,糖缀合物尤其糖蛋白研究逐渐居于重要地位。1957年,Gottschalk 证实除去红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可以防止流感病毒的固着。1963年,J.C.Aub证实肿瘤细胞对某些外源凝集素的作用与正常细胞有很大不同。1969年M.M.Berger等人发现,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缀合物结构存在变化,此变化和最终出现的表面新抗原,可能是肿瘤诱发和转移扩散的一种因子。糖缀合物生物功能概括:①糖缀合物作为细胞表面抗原,在病毒转化的细胞核肿瘤细胞中,它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变化;②它在细胞黏附和识别以及在细胞接触抑制中,都具有重要作用;③它可以是酶、激素、蛋白质和病毒的受体位点;④它的糖组分,可以通过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寿命来调节循环中蛋白质的分解代谢。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糖类药物在抗凝、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和抗辐射方面都具有显著药理作用与疗效,如从担子菌分离得到的PS—K多糖和香菇多糖对小鼠S180瘤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已作为免疫型抗肿瘤药物出售。我国从中药中也提取了不少多糖物质,茯苓多糖、云芝多糖、银耳多糖、胎盘脂多糖等均在临床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糖类药物的概念由一般的糖类药物拓展到以糖类为基础的药物;包括:1、含糖结构的糖药物糖类或类似物构成;糖修饰药物(蛋白、多肽、生物碱、抗生素);iii. 用于药物寻靶和药物转运的糖类化合物.2、作用于糖类、糖相关结合蛋白、糖加工酶的药物糖类药物的作用位点胃肠道受体(Gastrointestinal receptors糖苷(水解)酶:直链淀粉酶、蔗糖酶、乳糖酶(糖尿病治疗药物)血清受体(Serum receptors)糖结合蛋白:免疫球蛋白:超级免疫排斥;抗凝血酶、凝血因子:肝素作用靶点;细胞生长因子:硫酸化多糖细胞表面受体(Cell-surface receptors)细胞表面糖蛋白糖链:糖链与糖链、与蛋白相互作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间质,小分子与细胞炎症反应-抗炎药物肿瘤转移和预后的标志信号转导,信号通道,基因表达的改变凝集素:1葡萄糖转运蛋白 2、离子通道 3、糖蛋白的重新摄取有关细菌和病毒受体(Bacterial and viral receptors)细胞表面糖链是微生物、病毒的粘附位点:进一步引起宿主的感染模拟细胞表面糖结构、作用的糖类分子---预防、减轻感染例:唾液酸结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感冒病毒HI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抑制;SARS病毒对呼吸道和肺部细胞的感染;糖类抗感染药物特点:1.将细菌、病毒的侵害抑制在第一时间 2.不易引起微生物、病毒的抗药性3.与传统的抗感染药物作用机理的不同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s)糖类化合物可以调控糖加工酶糖加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