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体内药物浓度法(已修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样品的测定: 测定未知样品中Ag含量时, 用待测药物标准品配制一系列Ag,作出标准结合曲线; 根据未知样品得到的B/F或B%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待测样品中Ag的量。 使用放射免疫法(RIA)的必需条件: (1)高纯度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 (2)特异性抗体; (3)有效的分离方法: 结合标记抗原(*Ag-Ab) 与 }分离(以分别计数) 非结合标记抗原(*Ag) 实例 黄夹次苷甲和次苷乙的放射免疫测定及其药物动力学 结合本例,可将放射免疫法研究药动学的主要步骤总结如下: (1)准备待测药物标准品、放射性同位素,配制专用测定试剂; 标记抗原:用氚爆射法将3H标记在黄夹次苷乙上; 制备特异性抗体:在家兔上注射活卡介苗,两周后注射抗原乳化液,使生成特异性抗体(抗血清)。 (2)实验动物给药(黄夹次苷乙),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 (3)将抗体、动物血浆、放射性标记抗原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培育,使竞争性结合反应完全; (4)分离结合标记抗原和游离标记抗原,测定放射性,计算,即得。其流程简述如下: 待测Ag样品液(即待测血样) 标准Ag液 (标准品黄夹次苷乙+空白血样) 加入抗体Ab→加标记抗*Ag →分离 测定放射性 绘制标准曲线,求回归方程 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含量 →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1.实验方法(略) 2.实验结果 2.1 抗体鉴定 2.1.1 抗体滴度和标准曲线:免疫三个月后兔体内已产生抗体,六个月后滴度达1:800左右。用此抗体作标准曲线,如图7-20所示。 ? ? 2.1.2 抗体的特异性和测定灵敏度: 类似化合物间的交叉反应按下式计算: Y50和E50分别为两个化合物的半数抑制量 如图7-21所示,抗体与 次苷乙的交叉反应率约 为100%,与单乙酰次 苷乙的交叉反应率较小 (20%),与地高辛的交 叉反应率仅为0.4%,与皮质酮的交叉反应率则低于0.2%。 ? 2.2 测定条件 2.3 黄夹苷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将豚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3~4只),静脉注射或灌胃次苷甲、次苷乙或强心灵后的血药时程见图7-22和7-23。 由图可见,次苷甲和次苷乙在动物体内的动力学行为符合线性二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如表7-28所示。 表7-28 豚鼠单次静注或灌胃次苷甲、次苷乙后的药动学参数(180ug/kg) 次苷甲 次苷乙 参数 静注 口服 静注 口服 A(ng/ml) 321.23 12.34 221.98 9.22 B(ng/ml) 25.69 20.75 α(h-1) 5.23 3.73 β(h-1) 0.33 0.10 T1/2α(h) 0.13 0.23 0.19 0.0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