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糖类化合物代谢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淀粉合成酶(starch synthetase) --此酶在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 淀粉合成酶 UDPG +(葡萄糖)n UDP +(葡萄糖)n+1 引子 淀粉合成酶 ADPG +(葡萄糖)n ADP +(葡萄糖)n+1 ? 2.淀粉磷酸化酶(amylophosphorylase) --广泛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因此这个酶也是合成淀粉的重要酶。 由于此酶催化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因而在磷酸含量较高的环境下,此酶趋向于将淀粉水解为1-磷酸葡萄糖。 淀粉磷酸化酶 G-1-P + (葡萄糖)n (葡萄糖)n+1 +Pi 引子 淀粉 3. D酶(D-enzyme) --在植物体内发现的一种能将短片段糖链转移到另一个具有?-1,4-糖苷键的糖链上去形成淀粉的酶,称为D酶。 D酶 ●-●-● + ●-●-〇 ●-●-●-●-● + 〇 麦芽三糖(受体)麦芽三糖(给体) 麦芽五糖 葡萄糖 淀粉的磷酸解作用 淀粉磷酸化酶 淀粉(或糖原)+Pi 少一个残基的淀粉(或糖原)+ G-1-P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G-1-P G-6-P 磷酸葡萄糖酯酶 G-6-P + H2O 葡萄糖 + Pi 纤维素合酶 UDPG +(?-葡萄糖)n UDP +(?-葡萄糖)n+1 纤维素合酶 GDPG +(?-葡萄糖)n GDP +(?-葡萄糖)n+1 纤维素酶 纤维素 + nH2O n纤维二糖 ? 纤维二糖酶 纤维二糖 + H2O 2 β-葡萄糖 ?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发生分解代谢过程。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分两步进行: 糖酵解:葡萄糖 ? 丙酮酸。此反应过程一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又称为无氧分解。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 ? CO2 + H2O 。由于分子氧是此系列反应的最终受氢体,所以又称为有氧分解。 ? ? 糖酵解(glycolysis)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经过酶催化作用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巯基(-SH)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基团。 重金属离子和烷化剂(如碘乙酸)能抑制该酶活性。 当用碘乙酸或碘乙酰胺处理时,可以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成复合物,将巯基封闭,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⑵ 丙酮酸 ? 乳酸(乳酸发酵) ? 厌氧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或动物(包括人)的某些组织供氧不足时存在此途径。 ⑶ 丙酮酸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 在有氧条件下,乙酰CoA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并放出大量能量。 ? 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将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完全氧化,生成H2O 和CO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 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下,脱羧形成乙酰CoA。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酶体系,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酶(丙酮酸脱氢酶E1、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和二氢二硫辛酸脱氢酶E3),和6种辅因子(TPP、硫辛酸、FAD、NAD+、CoA和Mg2+)。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TCA cycle CH3-C O -S-CoA + 2H2O + GDP + Pi + 3NAD+ + FAD → 2CO2 + CoA-SH + GTP + FADH2 + 3NADH + 3H+ 3NADH + 3H+ →3*2.5=9A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