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血压、冠心病诊疗与用药指导.ppt

发布:2018-12-30约1.31万字共8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此图表明了斑块形成过程。早期阶段以损伤处出现少量泡沫细胞为主。以后脂质沉积产生脂质条纹。然后,脂质沉积在血管壁的细胞外间隙。在30岁后,可形成粥样斑块或肉眼看不见的脂质核心。应注意到,在此时斑块的主要生长方式为脂质沉积。40岁后,由于在粥样斑块核心上,含有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的基质增多,故可见更多的纤维斑块。最后,如果斑块不稳定,可能被侵蚀或破裂。一旦斑块内溶物接触血液,可能导致血小板激活及血栓形成。 Stary,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1355-1374 NSTEMI=无ST段抬高的心梗 * 中国有句古语:“上医医未病之病”,即对待任何疾病,重在预防。对于心脑血管事件来说,更是如此。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改善高危因素能使全球卒中发生率减少85%,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减少75%——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负担的关键措施。 * 心血管疾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脂,缺乏运动,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房颤,吸烟等。 心血管疾病防治从一级预防开始 脑卒中发生率 冠心病发生率 冠心病死亡率 83~89% 78~85% 65~73% 70~76% 脑卒中死亡率 Lancet 2003, 362:271 一级预防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的根本措施 冠心病家族史 肥胖 缺乏运动 糖尿病 男性 高血脂 高龄 吸烟 高血压 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精神因素 性别:男性 年龄:55岁以上 遗传:家族史 吸烟、酗酒 工作压力大 超重或肥胖 缺少运动 高血压、糖尿病 可控制因素 不可控制因素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控制或延缓病情进展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 包括:ABCDE五个方面 二级预防 CHD A B C D E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①阿司匹林 ②氯吡格雷 ③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 如:替罗非班、阿昔单抗 A Aspirin 抗血小板聚集 Anti-angina 抗心绞痛,硝酸类制剂 ACEI类或ARB类药物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β- 受体阻滞剂:预防心脏猝死 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降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 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心绞痛发作 常用制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比索洛尔等 禁忌症: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B Beta-blocker 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 Blood pressure control 控制血压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 降低血脂、稳定斑块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 抗血管内炎症 常用药物: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 建议目标是将LDL-C水平降至﹤100mg/dl 戒烟: 烟碱(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 ,血压 Framingham心脏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天吸烟10支, 男性心血管死亡率增加18%,女性增加31% C Cholesterol lowing 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ing 戒烟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D Diet control 控制饮食 Diabetes treatment 治疗糖尿病 Education 普及冠心病的教育 包括病人和家属 Exercise 适当锻炼,但不宜过累 E 冠心病的治疗 1. 慢性稳定性CAD: 药物治疗 or 药物+PCI 注:① PCI应主要用于有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有症状的 患者以及有明确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 ② 规范的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的基础,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避免或推迟PCI 冠心病的急症治疗 2. 非ST段抬高ACS患者 : 包括:UAP+NSTEMI 可采取早期保守策略和早期介入策略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对危险度高的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策略显示了明显优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