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有 GDP=NDP=NI=PI;二、均衡产出的概念;AE;三、投资(Investment)等于储蓄 (Saving) ——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经济实现均衡的条件;;一、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4、财产
——财产与消费成同方向变化关系
5、利率
传统观点认为利率会刺激储蓄,减少消费。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利率变动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取决于其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其他因素,如
政府税收、社会保障制度、消费信贷情况、消费者年龄构成、风俗习惯等。;(二)消费函数
(三)凯恩斯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c = c(y)
——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凯恩斯认为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为此,将收入从众多因素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线性消费函数为c = α+βy
其中:α----自发性消费 βy----收入引致的消费;(四)边际消费倾向(MPC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定律之一
(1)内容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
(2)MPC递减规律意味着消费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是向上凸的。;(五)平均消费倾向( APC )
(APC –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1、定义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
2、几何意义
——等于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
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tanα);2、APC=c/y的取值范围
——APC0,但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1
(1)当APC1时,消费大于收入,负债消费
(2)当APC=1时,收支相抵
(3)当APC1时,消费小于收入,有正储蓄
3、APC递减
——即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亦即APC呈递减趋势。
4、APC与MPC的关系:APCMPC;我国的消费情况 ——消费率呈现持续走低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以往九个五年计划时期相比,2001年—2004年居民消费率是最低的,最多低5.5个百分点,最少也低0.6个百分点。这表明,在近年来持续下降的消费率中,下降的主要是居民消费率这一块。
思考与探索????1. 你认为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3.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有什么关系?;二、储蓄函数 (Saving function);△s;;4、平均储蓄倾向(APS –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二,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0;(一)棘轮效应;(二)示范效应;0;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结论;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比较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已知: y = c + i
c = α + βy;均衡收入的决定 C=1000+0.8Y i=600;2、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图解;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2、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图解;第五节 ;投资乘数的作用过程 假设:边际消费倾向=0.8 投资增加100元;投资乘数;第六节 ;s + t;若税收为定量税
且已知:c = α+βyd;?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分析
例:已知:c = α+βyd = 1600 + 0.75yd
t = 800 (定量税) i = 1000 g = 2000
由消费函数求得
s = - α+ (1-β)yd = - α+ (1-β)(y - t)
=- 1600 + 0.25( y - 800) = 0.25y – 1800
根据i + g = s + t,得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