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2011-2012(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上海商学院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本章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涉及四个市场。 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它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即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决定的45度线模型。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 均衡产出 2.2 消费理论 2.3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4 乘数理论 2.1 均衡产出 2.1.1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2.1.2 均衡产出的概念 2.1.3 投资等于储蓄 2.1.1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假设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是两部门经济(居民户和企业)。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居民户部门,生产和投资发生在企业部门。 二、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和失业,物价不变,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也称为凯恩斯定律。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价格不容易变动,即具有黏性。) 三、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PI 四、假设投资为一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 2.1.2 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概念1):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公式: y = c + i 第一层意思:y、c 、 i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Y=C+I是按照当前的市场价值来计算的,因此是名义值。 第二层意思:收入= 实际消费 + 实际投资 ( 意愿消费+意愿投资)。c 、 i分别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Y=C+I中表示的是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举例说明 某企业部门生产了1800亿美元的产品,但是市场实际需要的只是1600亿美元的产品。这样,有200亿美元成为企业部门中的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1800=1600+200 国民收入决定中:均衡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计划支出=计划产出。1600=1600.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概念2):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总支出与总产出的关系图 2.1.3 投资等于储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 y,也可用 i = s 表示 因为 E = c + i (计划消费加投资) Y = c + s (计划消费加储蓄) 所以 E = y 就是 c + i = c + s 即 i = s 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练习 两部门经济中,当( )时,达到均衡。 A 实际储蓄=实际投资 B 实际的消费+实际的投资=产出值 C 计划储蓄=计划投资 D 总支出=企业部门的收入 2.2 消费理论(凯恩斯) 2.2.1 消费函数 2.2.2 储蓄函数 2.2.3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2.2.4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2.2.5 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2.2.1 消费函数 为什么要先分析消费? 一、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则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是分析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决定。先分析消费,它是总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因为经济均衡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 s ) ,在i=s 中,如果i 被假定为常数,那么经济均衡与否关键取决于s 。 均衡条件中的意愿储蓄s≡y-c ,则知道消费,就知道储蓄。所以先要分析消费。 消费量由什么决定? 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有: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情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决定总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表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 Family Budget ExpendituresShow Regular Patterns 消费函数 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公式是: c = c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