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说明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体上是运用AD-AS框架分析的。 第2、3章假定AS既定,主要考察AD。 即,根据GDP的三种核算方法(生产、支出、收入),总存在Y=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即收入支出均衡的分析方法。 其中,总支出由C(第2章)、I(第3章)、G(第7章)、NX(第8章)四部分构成,即这些变量是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要素,需要逐个展开分析。 本章先从消费C开始,论述仅限于产品市场 第一节 消费与储蓄 消费占GDP的比重最大、且变化相对稳定,为此,要找出影响消费的因素。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实际上就是要说明作为支出的消费(consumption expenditure)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因此,一旦消费确定,储蓄也就确定了 (consumption and saving decisions are one and the same)。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记为: C = f(Y) 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假定储蓄仅受收入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记为: S = g(Y) 二、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表2-1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二)储蓄曲线 储蓄曲线是用来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见图2-2。 S = Y-C=Y-(a+bY) = -a+(1-b)Y (三)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对应关系 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表2-3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情况表 (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六、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 (三)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关系 (二)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里安尼(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来的,他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及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同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有关。消费者会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规划他们的消费开支,以求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0~t1 ——幼年期,cy, s0,负父母的债 T2 —青壮年期,cy, s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 t3~∞—老年期,cy,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 (三)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当前收入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 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预期的、有获取保障的、稳定的长期性收入。 Q:萧条时,政府临时减税、补贴能否刺激消费和总需求增长? 八、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理论的简要总结 上述理论都是假设收入为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其它因素既定不变。实际上,除了收入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 1、利率。 2、价格。 3、金融资产。 案例:我国的储蓄问题 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2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加较多表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 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2002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的第八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问题: 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案例的解答 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 (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 (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 (4)收入水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