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民收入算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013.3 政府购买 (G) 包括政府购买任何产品与劳务的所有支出. 不包括转移支付(如:失业保险支付),因为这是收入再分配,而不是用于购买产品或劳务. 净出口NX 出口-进口= EX -IM - 46451.2 49106.9 95558.1 2004 2092.3 34195.6 36287.9 70483.5 2003 2517.6 24430.3 26947.9 51378.2 2002 1865.2 20159.2 22024.4 42183.6 2001 1995.6 18638.8 20634.4 39273.2 2000 2423.4 13736.4 16159.8 29896.2 1999 3597.5 11626.1 15223.6 26849.7 1998 3354.2 11806.5 15160.7 26967.2 1997 1019 11557.4 12576.4 24133.8 1996 1403.7 11048.1 12451.8 23499.9 1995 461.7 9960.1 10421.8 20381.9 1994 -701.4 5986.2 5284.8 11271 1993 233 4443.3 4676.3 9119.6 1992 428.4 3398.7 3827.1 7225.8 1991 411.5 2574.3 2985.8 5560.1 1990 -243.8 2199.9 1956.1 4156 1989 -288.4 2055.1 1766.7 3821.8 1988 差额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 人民币(亿元) 年 份 收入法 收入法或所得法,又称要素收入法。是从收入的角度,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的角度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按收入法核算GDP的公式可以写成: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1)雇员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 (2)利息收入: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 (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 要素提供者的收入 业主收入 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 企业经营者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企业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国民收入循环及基本公式 国民收入基本公式——宏观经济模型 收入 = 支出 总产出 = 总收入 总产出 = 总支出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生产要素市场 成交额为 NI 最终产品市场 成交额为 GNP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租金、工资、利息、利润 最终产品和服务 家庭用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一、两部门收入循环模型 二、两部门 三市场模型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租金、工资、利息、利润 最终产品和服务 家庭用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金融市场 C S=20 20=I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收入 = 支出 NI = AE C+S C+I = S = I 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 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 漏出量 注入量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金融市场 C=70 S=20 20=I 政府部门 NT =10 10 = GP 三、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循环过程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NT=T-tr 净税收 政府部门加入循环过程后,均衡条件的表达式更丰富,但基本原理未变: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C+S+NT C+I+GP = 净税收 政府购买支出 S +NT = I+GP I = S+(NT-GP) 四、四部门的收入循环过程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金融市场 C S I 政府部门 NT GP 国外市场 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 进口产品 进口支出 出口收入 出口产品 IM EX 60 20 10 10 C NI = AE C+S+ NT +IM+Kr C+I+GP +EX = 进口 出口 S +NT+ Kr = I+GP+(EX-IM) I = S+(NT-GP)+(IM-EX+Kr)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转移支付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 理解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理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及其折算方法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主讲教师:康爱香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hongguan1234@126.com hongguanjingji 导读 18.5 18.51 4.1 2.1 10.5 2.41 15.66 年均(%) 19.8 6 5.7 2.6 10.3 6.65 40 20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