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小雕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docx
《5小雕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小雕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5小雕刻》为主题,围绕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课程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课程设计紧密联系课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雕刻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雕刻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对基本的绘画技巧有所了解,但具体到雕刻艺术,学生可能对雕刻工具的使用、雕刻技巧等方面了解有限。
2.学生对艺术活动普遍感兴趣,尤其是手工制作类活动,他们乐于动手实践,但学习风格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擅长观察和模仿,有的则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创作。
3.学生在雕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雕刻工具的使用不当、雕刻技巧掌握不足、耐心和细致程度不够等。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雕刻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雕刻工具(雕刻刀、锤子、凿子等)、雕刻材料(木材、石头等)、安全眼镜、工作台、手套。
-软件资源:美术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吉美版。
-课程平台:学校美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信息化资源:雕刻艺术图片、视频教程、在线艺术博物馆。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示范操作、小组讨论、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展示古代雕刻艺术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雕刻的细节和美感,激发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雕刻艺术吗?请分享一下你们对雕刻的认识。
3.介绍本节课的主题《5小雕刻》,说明学习目的和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讲解雕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演示雕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分析雕刻作品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雕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3.介绍雕刻的基本技巧,如雕刻线条、雕刻面的处理等,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讲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20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雕刻材料、工具和安全装备。
2.教师示范雕刻过程,包括构图、雕刻、修整等步骤,强调细节处理和整体效果的平衡。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示范,开始自己的雕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讨论雕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工具使用不当、雕刻技巧掌握困难等。
2.分享雕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如何提高雕刻的精确度、如何表达自己的创意等。
3.小组内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心得。
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雕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整个教学流程用时不超过45分钟,具体如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工具和材料讲解(2分钟)
2.艺术特点分析(3分钟)
3.技巧介绍(5分钟)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五、总结回顾(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雕刻艺术的历史与发展:介绍中国雕刻艺术的历史,如汉代石刻、唐代雕塑等,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刻风格特点。
2.雕刻艺术的流派与代表作品:介绍国内外著名的雕刻流派,如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中国的明清雕刻等,以及相关代表作品。
3.雕刻艺术的制作工艺:介绍雕刻艺术的制作工艺流程,如木雕、石雕、玉雕等,以及不同材料的雕刻特点。
4.雕刻艺术的欣赏方法:介绍如何欣赏雕刻艺术作品,如从造型、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了解雕刻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流派特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实地欣赏雕刻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3.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如雕刻比赛、展览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雕刻艺术,如城市雕塑、家居装饰等,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创作灵感。
5.建议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自己的雕刻创作过程,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