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国家把舌头、金钱和电脑并称为人生的三大武器。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标为学生将来发展着想。然而,现代社会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表现茫然不知言,或拘谨不敢言,或木讷不善言,至于在词不达意、牵强附会。不常与外界事物接触,加之我们的教师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将这一环节省去,弱化了口语交际能力,使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软肋。、理论依据: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口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对七到九年级的具体要求是:“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语文听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实验目标确定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想说: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内容,都有说的兴趣,都有想说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
敢说: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勇敢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加强各种训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胆识,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
讲述见闻扣住话题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插图、课堂发言等机会,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简述故事情节;概述文意;评价人物;文学鉴赏;表演课本剧等等。
③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口语训练
根据七至九年级综合性学习要求,逐步实施口语训练。
⑵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也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很多机会。例如,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的表演活动等;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进行训练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在活动课时,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
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社会教育更是口语交际的大课堂,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让口语交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文化场所、校园生活甚至是家庭生活都可作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各行各业的口语特征,还可以安排学生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有主题的社会调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以“说”促“思”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种思维训练,人们在说的时候,思维的高低决定了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口语交际的速度反映了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