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 第二课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笔、画、黑、问、什”等。
2.正确朗读韵文,理解内容。
3.能轻松、愉快地识字,使识字与游戏相结合,与说话相结合。
课时训练点:
朗读训练、写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图片和相应的古代文字连起来
2.把古代文字放到相应的汉字框中
3.朗读汉字和词语
二、初读韵文。
1.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听清每一个字词的读音。
2.出示词语和生字:绿、蓝、青、黑、画、蜡笔、什么、祖国
3.老师再朗读一遍,这一次注意听老师朗读时的节奏和语气指导朗读
4.指导朗读:看到逗号就要停顿。这是什么标点符号?读问句时语调要向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
5.请你自己大声读一读诗歌。指明学生朗读,相机点评。齐读。分组朗读(第一组第一句,第二组第二句,第三组第三句,第四组第四句,第五句老师读,最后一句大家齐读)
三、精读拓展。
1.你能在这首小诗中找到表示颜色的字吗?请你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
2.除了这些颜色,你还知道哪些颜色?
3.作者用四种不同颜色的蜡笔画了祖国的“好河山”。其实,我们美丽的祖国还有很多或壮丽或秀丽的好河山。想不想去看一看?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一边看一边想,你会用什么颜色的蜡笔画什么美景献给祖国妈妈呢?
4.续写小诗。
5.朗读续写。
小朋友们喜欢画画吗?出示笔的毛笔,教“笔”;出示一幅画,教“画”,并作画画的动作,进一步理解字义;看黑颜色,教“黑”。
写字教学
笔:上下结构,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毛。出示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竹字头就是从这个字变化而来的。上面的竹字头写得小小的,竖弯钩要舒展。因为要给竖弯钩留下足够的空间,所以,一撇和两横要写得偏左,竖弯钩的这一竖也是在竖中线的左边。请看老师范写。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竹子的故事。其实写字和画竹子是一样的,只有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勤加练习,才能把字写好。
黑: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它的偏旁是四点底。注意这个字的笔顺。四点底的四个点之间的距离要相等,要散开把上面的部分托住。你还知道哪些有四点底的字?
画、问、什:画和问都是半包围结构,什是左右结构。看老师范写,注意记住笔顺。
五、十分钟练习
完成田格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识字3
笔、画、黑、问、什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共设计了四大板块。首先是复习就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复习题,比如连线、收苹果、朗读等。第二版块是学习朗读韵文,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分两个步骤先是读正确,二是读出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关注标点符号,比如问号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在读问句时语气的变化。第三版块是说话写话,让孩子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自己说一首小诗。这一部分对一些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不过反复练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小诗,布置他们课后做一做小诗人,把自己说的小诗写下来,学生也兴趣盎然。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了“笔”和“黑”。指导“笔”的时候讲到了“竹字头”,顺势给学生讲了“胸有成竹”的故事,激发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兴趣。在时间的控制上还有待提高,课堂语言也不够精炼有趣,表扬学生的语言比较单调,缺乏多样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