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凯氏定氮法定蛋白质含量.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xxx
专业班级: xxx
2017年 4月 11日
实验背景:
凯氏定氮法: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物质含氮量计算其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实验目的
1、掌握凯氏(Kjel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方法;
2、学会使用凯式定氮仪。
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凯氏定氮法首先将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经一系列的分解、碳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复杂过程,最后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硫酸铵,这一过程称为有机物的消化。消化完成后,将消化液转入凯氏定氮仪反应室,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将NH4+转变成NH3,通过蒸馏把NH3驱入过量的硼酸溶液接收瓶内,硼酸接收氨后,形成四硼酸铵,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到硼酸溶液恢复原来的氢离子浓度。滴定消耗的标准盐酸摩尔数即为NH3的摩尔数,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总氮量。测定出的含氮量是样品的总氮量,其中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2CH2COOH+3H2SO4 →2CO2+3SO2+4H2O+NH3 (1) 2NH3 +H2SO4 →(NH4)2SO4 (2)
(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 ↑ (3)
实验器材和试剂
1、实验器材:凯氏定氮蒸馏装置、50ml锥形瓶3个、酸式滴定管、酒精灯
2、实验试剂: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2%硼酸指示剂
0.2M HCL
实验步骤
1、定氮仪的洗涤
(1)测定前定氮装置如下法洗涤2~3次:从样品进口入加水适量(约占反应管三分之一体积)通入蒸汽煮沸,产生的蒸汽冲洗冷凝管,数分钟后关闭夹子P3,使反应管中的废液倒吸流到反应室外层,打开夹子P1由橡皮管排出,如此数次。
(2)用蒸汽洗涤反应室约10min后,在冷凝管末端小玻璃管的位置放上一个盛硼酸-指示剂混合液的锥形瓶,将瓶倾斜,以保证冷凝管末端连接的小玻璃管完全浸于液体内。继续蒸馏1~2min。观察锥形瓶内溶液是否变色,如不变色,则证明反应室内部已洗涤干净;如果混合液变绿,说明定氮仪内有残留氨,没有洗涤干净,需要进一步用蒸汽洗涤。
2、蒸馏
(1)准备工作:蒸馏器洗净后,开放水龙头P3,使水进入A室,水放至A室球部2/3处即可。取3个50ml的锥形瓶,分别加入10ml硼酸(内加有混合指示剂)。用表面皿复盖备用。
(2)加样:用移液管吸取2ml消化液,小心地由漏斗D倾入B室,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漏斗D。取一个盛有硼酸的锥形瓶,置于M管下,使管口置于硼酸溶液液面以下,将P4夹紧, 向漏斗D加入30%氢氧化钠5ml,慢慢松开P4,使氢氧化钠进入B室,但漏斗中始终保持一部分液体封闭,往漏斗加入少量蒸馏水,重复以上过程,全程都要保持漏斗中的液体封闭。
(3)蒸馏:用酒精灯加热,维持火力恒定,沸腾不可高于Y管口以免A室溶液从Y管倒吸,待第一滴蒸馏液从冷凝柱F顶端滴下时起,继续蒸馏5分钟,然后将锥形瓶放低,使导管离开液面再蒸2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洗导管外壁,蒸馏完毕,取下锥形瓶准备滴定。
(4)空白蒸馏:用移液管分别吸取2ml蒸馏水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蒸馏。
3、滴定
蒸馏完毕,用微量酸式滴定管,以0.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锥瓶内溶液,溶液由蓝绿色变为淡紫色或灰色,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盐酸的量。
实验结果处理
1、实验数据
实验次序
实验试剂
1
空白
2
样品1
3
样品2
蒸馏水/ml
1
0
0
样液/ml
0
1
1
NaOH/ml
5
5
5
消耗HCl/ml
0.05
0.85
0.80
平均值
0.05
0.825
2、计算:
若测定的样品含氮量部分只是蛋白质则:
样品的总蛋白含量(%)=
式中:A为滴定样品用去的盐酸平均毫升数;B为滴定空白用去的盐酸平均毫升数;C为称量样品的毫升数;0.2为盐酸的当量浓度(实际上,此项应按实验中使用盐酸的实际浓度填写);14为氮的原子量;6.25为常数;100是配出的100ml消化液;10是面粉质量10g
样品的总蛋白含量(%)=
由资料知面粉含量如图
该实验数据测得的蛋白质量略高出标准值
误差分析与讨论
1、误差分析
(1)通常情况下,蛋白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