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淋浇发酵工艺改进酿造酱油色泽的研究.kdh.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卷 第 期 中 国 食 品 学 报
10 3 Vol. 10 No. 3
年 月
2 0 1 0 6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 0 1 0
响应面法优化淋浇发酵工艺改进酿造酱油色泽的研究
蒋予箭 陈 敏 张海珍 励建荣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杭州 310035 )
摘要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 )优化低盐固态酱油淋浇发酵工艺。 在发酵温度、盐水浓度、淋浇周期单因素试
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 )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 通过SAS 软件
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是:发酵温度43.4 ℃ ,盐水质量分数 17.65% ,淋浇周期
2.0d/次。 在此工艺下,实际测得的酱油红色指数为5.17 (平均值),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仅0.58% ,说明回归
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新工艺比优化前淋浇发酵工艺酱油的红色指数(4.52 )提高 14%,淋浇组原料蛋白质
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 13.7%。
关键词 酱油; 低盐固态发酵; 淋浇; 红色指数; 响应面法
文章编号 ( )
1009-7848 2010 03-0113-07
[3]
酱油的色率长期以来受到一些消费者的关 率有重要的意义。 陈彩英等 的研究表明低盐固态
注。 老抽酱油的色率高,着色能力强,因此烹调红 酱油酿造过程为增色而进行加热是不可取的,不
烧肉等菜肴容易上色,受到市场的欢迎。 随着消费 仅酱油色率从 显著提高到 (黑褐),而且还
114 310
倾向的转变, 一些消费者不仅关心酱油色率的高 原糖损失 ,氨基酸态氮损失 。 杜风钢等[4]
15% 4%
低(着色能力大小),更关心酱油的色调(用红色指 在发酵酱醅中添加红曲稀醪,采用淋浇发酵工艺,
数来反映),希望酿造酱油的红色指数高一些。 红 结果添加红曲并使用淋浇发酵工艺可使酱油的红
色指数高的酱油烹调出的菜肴色泽红润, 红色指 色指数从2.36 显著上升到3.57 ;而酱油的氨基酸
数偏低而色率偏高的酱油烧出来的菜肴容易变 态氮含量从0.85 g/100 mL 变化为0.80 g/100 mL 。
[1] [5]
黑 。 马学曾等 认为,多数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
成品酱油色率与色调的形成主要与发酵过程 企业没有实力购置高盐稀态发酵设备, 最实用的
中产生的Maillard 反应有关,该反应过程较复杂, 办法是改造原低盐固态发酵设备, 采用淋浇工艺
[2]
影响因素较多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