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2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发布:2025-02-15约3.5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2大气受热过程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大气受热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仪器进行实验和观测的能力。

2.增强人地协调观: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

3.发展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大气受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热量传输机制。

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实际观测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受热过程,结合地图和图表,加深对大气受热原理的理解。

2.难点:采用分步教学法,先讲解基本概念,再逐步引入复杂的热量传输机制,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同时,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地球仪、温度计、风速计等。

2.课程平台: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配套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大气受热过程相关视频资料、在线模拟实验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软件。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互动式教学软件、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为理解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要求学生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的示意图。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大气受热过程,设计问题如“大气受热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大气对地面的热量传输方式有哪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预习情况,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资料,理解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和示意图绘制要求。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大气受热过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辐射图片,引出大气受热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受热过程,如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材料的升温情况。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受热过程。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受热的知识。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受热过程,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或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大气受热过程。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反馈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促进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以下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学生在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后取得的效果。

一、知识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等环节。

2.学生能够解释大气受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热量传输机制,如长波辐射、对流、平流等。

3.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如赤道地区、温带地区、寒带地区等。

5.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二、技能方面

1.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探究大气受热过程。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