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厦门市2008—2009学年(下)高一质量检测
地理必修2试题
(本卷分A、B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A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
应位置。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图1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l~2题。
1.1997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12.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32‰,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似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图2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3~4题。
3.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是
A.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
B.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4.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组织 B.环境恶化
C.经济差异 D.投亲靠友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读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绎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6.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会较
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城市的内部具有不同的功能区,对外具有大小不同的服务功能,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B.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辐射的范围就越大
C.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
D.城市等级大小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大小不相对应
8.下列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住宅区多分布在有污染工业区的下风向或河流的上游
B.CBD是城市中地价最高、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商业核心区域
C.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低级住宅区则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9.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C.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读图4,回答10~11。
10.图中⑤所示的国家可能是
A.德国 B.新加坡 C.美国 D.印度
11.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5是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丁所代表的功能分区最可能是
A.甲—绿化用地、乙—住宅区、丁—商业区
B.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丁—绿化用地
C.甲—住宅区、乙—商业区、丁—绿化用地
D.甲—绿化用地、乙—商业区、丁—住宅区
13.若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①东风 ②西风 ③西北风 ④东南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农业区位深受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回答14~17题。
1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气候 D.劳动力
15.关于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B.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C.农场生产有明显的忙闲两季
D.生产规模较大,但机械化水平不高
16.大牧场放牧业中养羊占有重要地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