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厦门市08-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

发布:2017-08-08约9.9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厦门市2008—2009上学期高二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必修3《稳态与环境》 本试卷分A和B两部分。A卷包括1至40题选择题和41至48共8题简答题,共100分;B卷包括49至58题选择题和59至61共3题简答题,共50分。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2张试卷上;A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或答在第2张试卷的表格中,第2张试卷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须将“答题卡”和第2张试卷交回。 2、若有答题卡,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A卷(满分100分) A卷48题。1—40题为选择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41—48为简答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液和组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糖尿病 B.血浆pH值上升 C.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细胞代谢紊乱 3.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4.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 A.记忆细胞 B.效应T细胞 C.浆细胞 D.吞噬细胞 5.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抗体与病毒结合 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 A.2,4一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赤霉素 7.扦插时,保留幼叶和芽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幼叶和芽能( ) A.进行光合作用 B.产生生长素 C.进行呼吸作用 D.迅速生长 8.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 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9.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人感觉不到疼痛,可能原因是麻醉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1O.当血液pH有降低趋势时,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是( ) A. B. C. D. 11.青蛙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在青蛙体内作用的器官是( ) A.甲状腺 B.胰腺 C.卵巢 D.肾上腺 12.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13.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全身各种细胞 D.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1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1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102只 D.200只 16.在一个湖泊中,鲢鱼、鳙鱼生活在湖泊上层,青鱼、鲤鱼生活在湖泊的底层。“四大”家鱼的这种分布属于( ) A.种群垂直结构 B.种群水平结构 C.群落水平结构 D.群落垂直结构 17.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 A.光照强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土壤盐碱度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