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

发布:2017-08-09约6.6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建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必修2模块考试卷 高一 地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题,共50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3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 异是( )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甲图和乙图,并回答4—5题。 甲图 乙图 4.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6.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事实,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改善 B.民族政策的改变C.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经济布局的变化 7.环境承载力是( ) A.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B.文化和消费水平是制约他的首要因素 C.不随对外开放程度而变化 D.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 8.许多大城市生态失衡的关键在于( ) A.绿化面积小 B.人口过度膨胀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D.环境污染严重 9.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C.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10.唐人街 A.是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是收入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是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是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A.城市的地域形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 B.集中式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例如重庆 C.集中式便于行政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D.条带状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13.14、下列关于上海市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达的铁路网 ②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③长江的出海口 ④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 A.阻止乡村人口流向城市 B.合理规划,改善交通 C.丢弃旧城,建立新城 D.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15.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 A.国家政策 B.交通运输 C.市场需要 D.气候 16.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千烟洲的立体农业;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A.水源光照B.地形热量 C.地形国家政策土壤科技D.土壤热量地形国家政策 A.农作物的合理分布 B.对气候的资源的合理利用 C.对农产品市场的最佳选择D.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23.根据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广州市近郊农业发展的重点是( ) A.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种植水稻 B.大量种植棉花,为轻工业替工原料 C.落实“菜篮子”工程,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 D.大量植树造林,扩大森林公园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回答24—27题: 24.该农场的农业是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