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第3课 基因的表达高效演练创新预测 新人教版.doc

发布:2018-05-15约1.5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课 基因的表达 高效演练·创新预测 预测点1.中心法则的内容及相应过程分析 1.下图所示结构出现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相同 C.该过程可能是转录或逆转录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 【解析】选D。题图所示出现在转录过程中,该过程涉及的核苷酸为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不同组织细胞中转录的RNA不同,B错误;该过程出现在人体细胞核中,不会是逆转录,C错误;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消耗ATP,D正确。 2.下图所示为某mRNA部分序列,已知下划线“0”表示的是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该生物的翻译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该mRNA的DNA上决定起始密码子的碱基序列是 (  ) 核糖体移动方向 …GAAUGUCUUGUGACCGAAUGGCUCGAGUGGUCGAUGGACC…                     0 A.AUG   B.GUG   C.TAC   D.CAC 【解析】选D。由题干中“下划线‘0’表示的是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再结合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可判断起始密码子位于下划线“0”的左侧。mRNA中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从0的位置向左每3个碱基为一组推,可知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可能是GUG,依据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转录出mRNA的DNA中决定起始密码子的碱基序列是CAC。 预测点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3.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 B.此题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直接控制 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数目增加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选A。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使淀粉分支酶基因不能表达,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C错误;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其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预测点3.结合实验考查基因表达 4.确定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以后,科学家曾提出如下问题:核糖体所含的RNA是翻译的模板吗?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大肠杆菌在重培养基(含有15NH4Cl和13C-葡萄糖)上培养,使细菌上各种成分(包括细菌核糖体)被重的同位素标记。然后他们使用T4噬菌体感染细菌,噬菌体感染后,大肠杆菌将不合成自身成分。 第二步:将细菌转移到轻培养基(含有14NH4Cl和12C-葡萄糖)上培养,同时将放射性标记14C的尿嘧啶加到培养基上,对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分析实验结果: 导学(1)如果新出现的RNA含14C,那么它是以________为模板转录而成。? (2)如果所分离的大肠杆菌核糖体密度全为重(均含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核糖体所含的RNA________(填“是”或“不是”)翻译的模板。新合成的RNA称作________。? 【解析】(1)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宿主细胞将不合成自身成分,新出现的RNA是以(T4)噬菌体DNA为模板转录成的。(2)T4噬菌体侵染前,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均含15N、13C,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所分离的大肠杆菌核糖体也含15N、13C。这样就否定了翻译模板是核糖体RNA这一猜想。新合成的RNA可以称为mRNA(信使RNA)。 答案:(1)(T4)噬菌体DNA (2)15N 13C  不是 mRNA(信使RNA) - 1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