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科课件:肺癌完整版.ppt

发布:2023-09-12约3.93千字共9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BNA 诊断 诊断 诊断 (4)纵隔镜检查 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 诊断 (5)胸腔镜检查 诊断 3. 血液免疫生化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诊断 血液生化检查 无特异性 骨转移 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 肝转移 血浆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 诊断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肺鳞癌 细胞角蛋白片段19 CYFRA21-1 肺鳞癌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小细胞肺癌 癌胚抗原CEA 诊断 4.其他检查技术 痰细胞学检查 经胸壁肺内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 胸腔穿刺术 胸膜活检术 浅表淋巴结活检术 诊断 (1)痰细胞学检查 诊断 Horner’s综合征 指植物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等引起的特征性的症状群;患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眼球内陷是本病的三个特征性眼部症状;患侧面部无汗。 临床表现 (三)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脑转移: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 骨转移: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ALP或血Ca 肝转移:右上腹痛、肝肿大、AST、LDH或T-Bil 皮下转移:皮下触及结节 临床表现 (四)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副癌综合征(伴癌综合征) 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 骨关节病综合征 Cushing综合征 男性乳腺增大 重症肌无力 多发性肌肉神经痛 临床表现 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 在肿瘤尚未暴露之前即有,可成为早期诊断的线索 因治疗肿瘤,本症可消失 如再出现,则提示肿瘤的复发,有利于监测肿瘤的复发 临床表现 诊 断 诊断 诊断 组织学、分期(TNM分期) 症状 + 体征 + 辅助检查 诊断 诊断 诊断 辅助检查 组织学、 TNM分期 影像检查 内窥镜检查 血液免疫生化检查 其他检查技术 1.影像检查 胸部X线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B型超声检查 骨扫描检查 PET-CT检查 诊断 诊断 ⑴X线检查 ①胸片 ②断层 诊断 ③支气管造影 诊断 (2)胸部CT 发现小病灶≥1cm 可发现X线检查隐藏区,如心后、膈上、纵隔处、脊柱旁等病变 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 显示对肺血管和纵隔内器官组织的侵犯程度 诊断 诊断 诊断 (3)MRI 特别适用于判断脊柱、肋骨、大血管以及颅脑有无转移 诊断 X线 CT MRI 过度充气 增厚 稍长T1、长T2信号 早期:阻塞性改变 肺炎 狭窄 肺门,纵隔L结 不张 腔内软组织 多平面成像 肺门肿块(肿瘤+L) 中断 区别肿块与肺不张,炎症 +不张“S”征 肺门肿块 支气管改变:息肉样软组织 肺门,纵隔L肿大 狭窄,壁增厚 肺不张,炎症 截断 中央型肺癌 诊断 周围型肺癌 X线 CT MRI 2cm,密度高,轮廓模糊 对肿瘤的密度,内部 显示肿块的 的球形影 结构、边缘显示更佳 组织特征 边缘光滑,分叶征,短细毛刺 如“空泡征” 及淋巴结好 胸膜凹陷:癌性空洞 对L的显示亦佳 侵犯胸壁 肺门、纵隔L肿大 诊断 (4)B型超声检查 腹部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 锁骨上窝淋巴结 邻近胸壁的肺内或胸壁病变,鉴别其囊实性及穿刺活检 胸水抽取定位 诊断 (5)骨扫描检查 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 诊断 (6) PET-CT检查 判别肿块良恶性 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 不推荐常规使用 诊断 右肾上腺转移 腰椎转移 诊断 2. 内窥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透壁穿刺纵隔淋巴结活检术(TBNA)和经纤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透壁淋巴结穿刺活检术(EBUS-TBNA) 纵隔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