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课《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说课稿)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发布:2025-01-12约2.5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课《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说课稿)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是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课。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参与校园内的实际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增强集体荣誉感。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责任担当体现在培养学生主动承担校园内分工合作的意识,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实践创新则鼓励学生在完成校园小帮手任务时,能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②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合作、沟通与协调。

2.教学难点

①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劳动的内驱力,让他们自觉投入到劳动实践中。

②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解决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

2.辅助材料:收集校园内不同劳动岗位的图片和介绍,制作成PPT或视频。

3.实验器材:无。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劳动工具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校园内的劳动场景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视频中的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校园里都参加过哪些劳动?劳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讨论: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概述课程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讲解重点:通过PPT展示校园内不同劳动岗位的职责,讲解每个岗位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工作。

-互动讨论:随机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劳动岗位,讨论如何做好该岗位的工作,并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分组活动:每组根据讨论成果,模拟在校园内进行相应劳动的场景。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清洁工、绿化员等,实际操作并体验劳动过程。

-反馈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即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操作方法。

4.课堂提问与互动(用时10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认为做好校园小帮手需要哪些品质?”

-互动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责任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5.情境互动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假设校园内出现了紧急情况,如教室卫生状况需要立即改善。

-分组应对:每组迅速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然后执行清洁任务。

-分享感受:完成任务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6.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反思讨论: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校园小帮手的日记。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创新思维,同时紧扣教学重难点,实现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校园里的劳动者》:介绍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在校园中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劳动最光荣》:讲述一些劳动模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环保小卫士》:介绍如何在校园内进行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记录:让学生记录一周内校园内劳动的情况,包括劳动种类、参与人数、劳动效果等。

-劳动日记: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参与校园劳动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调查研究:学生可以调查家庭成员的劳动情况,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

-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设计一种校园劳动工具或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善校园环境,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或公园的清洁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责任。

-劳动竞赛:举办校园劳动竞赛,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劳动任务。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活动,增进家校互动,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七、反思改进措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