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版高中生物多媒体同步授课课件-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苏教版必修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思路。
2.掌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学会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是如何解释和验证的?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3.孟德尔遗传实验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紫色和白色等。那么,当同时考虑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又揭示出了遗传学的第二大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F2为什么会出现9∶3∶3∶1这样的结果?两???相对性状的杂交是否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是否有数学联系?;分析: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四种表现型,即:;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 : 1 : 1 : 1;表现型的比例为 9 : 3 : 3 : 1;;基因型特点及比例;;表现型特点及比例;测交后代; 测交结果证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1.在育种上的应用
人们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重新组合到一起,从而培育出优良新品种。;1.孟德尔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同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解析:A项内容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孟德尔提出了B项所述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进行了测交实验。;2.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
A.3/8 B.3/8或5/8 C.5/8 D.1/16;3.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 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对实验结果预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1可产生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
C.F2中的表现型共有9种
D.F2中的基因型共有27种;解析:这三对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Dd,能产生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F2基因型共有27种,表现型为8种。;解析:由题意可知:两亲本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可能是:
(1)AAbb×aaBB→AaBb为1∶0
(2)AAbb×aaBb→AaBb∶Aabb=1∶1
(3)Aabb×aaBB→AaBb∶aaBb=1∶1
(4)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5.南瓜中白色果(W)对黄色果(w)为显性,扁形果(D)对圆
形果(d)为显性。纯合白色圆形果和黄色扁形果杂交的后代
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
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 遗传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A.Wwdd B.wwDD
C.WwDd D.wwDd ;解析:先根据题干信息推出,两种纯合南瓜的杂交后代基因型为WwDd,然后将两对相对性状先分开分析:颜色∶白色∶黄色=1∶1,推出亲本基因型为Ww和ww;形状∶扁形∶圆形=3∶1,推出亲本基因型都为Dd;最后将二者综合,推出“某植株”的基因型为wwDd。;6.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1)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2)三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①______,
②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