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13版高中生物多媒体同步授课课件-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必修2).ppt

发布:2017-04-20约1.76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掌握DNA为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的方法、思想及结果。; 20世纪初,科学家们猜测,生命的遗传物质应该是蛋白质。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首先向此假设提出挑战,之后通过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解开。;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小鼠死亡;小鼠存活;; 无毒性的R型活球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混合后会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球菌,对此你有何想法?;二、1944年化学家艾弗里的实验;2.艾弗里实验发现:构成S型球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是DNA使R型细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像DNA这样,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特定性状,并通过细胞增殖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物质,称为遗传物质。;三、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实验过程;13;3.分析与结论;小结:列表比较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D;2.在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球菌的1、 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球菌中提取 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 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球菌的是( )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解析: 2、3、4三支试管内的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球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试管内有R型球菌的存在。1号试管因为有S型球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球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球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球菌的存在。;3.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4.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模板和原料的提供者分别 是 ( ) A.都是噬菌体 B.噬菌体和细菌 C.都是细菌 D.细菌和噬菌体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在细菌细胞内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细菌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并组装形成子代噬菌体。;5.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请回答: (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球菌与活 的R型无毒球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 ,原因是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 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组 。 A.14C和18O B.35S和32P C.14C和32P D.35S和18O (3)分析图B可以看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 。 解析:(1)此题考查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和结论。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球菌与活的R型无毒球菌混合后,可转化为活的有毒性的S型球菌,小鼠将死亡。(2)蛋白质含有S不含P元素,核酸含有P而不含S元素,因此可用35S和32P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 ;(3)分析图B可知,加入S型球菌的DNA,无毒的R型球菌发生转化,表现为S型球菌的性状,这说明S型球菌的DNA进入R型球菌的球胞中,实现了对其性状的控制,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答案:(1)死亡 S 型球菌的DNA将R型球菌转化成活的有毒的S型球菌,使小鼠死亡 (2)B (3)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27;趁机浑水摸鱼的人才会挑起人事纷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