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课件(苏教版必修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 如第一组中: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先把确定的基因写下来,不确定的用“_”表示待定:aaB_×A_B_,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来确定“_”处的基因。应特别关注隐性个体,子代中有抗病白种皮aabb,则这是由双亲各提供一个ab配子结合而成的,由此确定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 方法二:分离组合法 如第二组中: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从子代表现型入手,将两对性状单独考虑,子代性状中感病∶抗病=1∶1,由分离定律可知,符合测交实验结果,确定亲本基因型为 Aa×aa;同理,子代性状中红种皮∶白种皮=1∶1,则亲本基因型确定为Bb×bb,再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将两对性状的基因型组合,即得aaBb×Aabb。 方法三:特殊分离比法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分离比如下: AaBb×AaBb→9∶3∶3∶1 AaBb×Aabb→3∶3∶1∶1 AaBb×aaBb→3∶1∶3∶1 AaBb×aabb→1∶1∶1∶1 Aabb×aaBb→1∶1∶1∶1 如第三组中:双亲表现型为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结合特殊分离比可确定基因型为AaBb×Aabb。 (3)单独分析第二组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均符合测交实验结果,即子代中显性∶隐性=1∶1。 答案:(1)B (2)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3)二 成功并不是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思路。 2.掌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学会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是如何解释和验证的?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3.孟德尔遗传实验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前情回顾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紫色和白色等。那么,当同时考虑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又揭示出了遗传学的第二大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 F1 F2 (正交/反交) 黄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黄色 圆粒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2.F2为什么会出现9∶3∶3∶1这样的结果?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是否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是否有数学联系? 思考: 1.实验中F1是黄色圆粒说明了什么? F2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315 ∶ 108 ∶ 101 ∶ 32 9 ∶ 3 ∶ 3 ∶ 1 分析: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315+108=423 101+32 =133 315+101=416 108+ 32 =140 粒形 圆粒 皱粒 粒色 黄色 绿色 3 1 : 3 1 : 说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四种表现型,即: 出现这样的结果, 如何解释呢?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315 ∶ 108 ∶ 101 ∶ 32 9 ∶ 3 ∶ 3 ∶ 1 P(亲本)的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的基因型就是YYRR和yyrr,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就是YyRr,所以全部表现为黄圆。 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 Y R r y R r F1在形成配子时: 1 : 1 : 1 : 1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1 : 1 :1 :1 F1配子 F2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表现型的比例为 9 : 3 : 3 : 1 9 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3 黄皱: 1YYrr 2Yyrr 3 绿圆: 1yyRR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