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白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撑下“1+1+1”教学模式探索.doc

发布:2017-08-26约4.2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撑下“1+1+1”教学模式探索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制度呼唤教学革新,学生主体地位回归呼唤学习能力培养,高效课堂是教学变革的主阵地。“1+1+1”教学模式的提出给高效课堂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模式。教师在摸索与实践中深有体会也总结了经验,努力教学革新的新路子。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主建构 策略 模式 1+1+1不是等于3吗?不,“1+1+1” 3! “1+1+1”是什么? 提出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五严禁令”新文件的出台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探索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不再只是口、笔之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再次成为研究,实践的重点。那么少的课时量怎么完成任务较重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增加课时,不补课怎么能夯实基础?不允许大面积考试怎么能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接踵而来的一大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变革一触即发,挑战和机遇并存。作为高中地理的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教学的革新实践之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长期横亘在变革的道路上。人们普遍认同的是:“课堂上应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人格的魅力,良好的口才,透彻的诠释,准确的把握吸引学生,利用信息丰富的多媒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模式下的学生是被动的,养成了“饭来张口”的惰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丧失。笔者通过和学生交流,跟踪调查了多位成绩突出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多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并有一定的学习策略。他们大多善于在自主预习,带问题听课,课后自主复习巩固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简言之,学生学习知识需要自主建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建构能力就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课前自主预习,课上答疑解惑拓展,课后复习提升就成为实现高效课堂的三个主阵地。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其核心观点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体建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区别于传统教育理论的最大特点即为把教育对“教”的过程的关注,更多的转移到对“学”的过程的研究上来。 三、内涵理解 基于以上的环境背景与理论基础,徐州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戴申卫老师提出了“1+1+1”教学模式。在戴老师的倡导和指导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始摸索和推广这一模式。我们理解“1+1+1”的具体内容即是“一节自主建构自测课+一节解惑拓展督查课+一节课后复习提升课”,也就是一段教学内容要分三个环节进行完成:一节制定内容的自习课→一节教师讲解重难疑点、拓展、督查课→一节课后巩固内化提升课。三个环节,三节课,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绝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绝对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步步提升,实现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吸收,自主内化,自主巩固;三个1相加的效果一定是大于3的! “1+1+1”怎么实施? 教学策略 经过近两个学期的摸索,我们认为,戴老师提出的“1+1+1”教学模式的四个坚持非常有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 第一,学生学习过程坚持“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四步走的学习方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学习!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基于以往的知识经验和对新知识的自主感知和自主建构。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有学习欲望。为学生创设学习探究的情境和问题,做好预习;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容,解惑、拓展、内化。培养学生自主复习测试的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运用。所以我们坚持做到:新学习内容没有经过学生自主预习过决不上来就讲,旧知识没有经过学生复习、夯实、内化,决不学习新内容。 第二,教师组织教学坚持解惑、拓展、督查要围绕学生的思维和课标要求。 解惑是解学生的惑,不基于学生学情和思维实际的解惑是毫无意义的,是有悖于高效课堂的宗旨的。拓展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合理拓展,脱离学生实际和课表要求的拓展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更无效率可谈。督查更是要有针对性,才能准确到位,查缺补漏。我校近两年来推行的学生学习互助小组制为教师调查学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预习,小组长调查小组同学存在疑问,尝试在组内互助解决。小组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后留下难以解决的疑惑组长汇总交由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将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疑惑和教学重难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课堂上要设计必要的及时检测,以便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的节奏。 第三,自主学习建构一定坚持有抓手,紧扣“四个指定”。 鉴于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时分配,学生的时间有限,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