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案例.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 姜琳
理论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意义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协作交流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下,才能更加积极并且有效地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经过“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最终有效地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青岛市黄岛区三所普通高中的地理学校学习现状进行调查。
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区域地理的教学情况和内容,设计实际教学。
问卷调查结论:
一,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兴趣,但是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师应用教学媒体形式单一,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重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地理的不同教学内容,分别运用了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分析。
选取了湘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节作为模式的应用对象,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解决荒漠化的形成因素这一教学任务中。
支架式教学的模式建构
搭建支架
进入情景
独立探索
协作交流
效果评价
学生主体
教师为主导
组织、指导
信息加工
意义建构
启发、帮助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教学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搭建问题支架
我国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
搭建支架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
特点是什么?
荒漠化的
定义是什
么?
西北地区有什么样的人文地理环境?
西北地区
荒漠化的
形成因素
有哪些?
进入情境
提供相关的新闻阅读材料。
独立探索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进入了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在自己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协作交流
进行小组内的协商、讨论阶段,即建构主实现个体之间学习成果的共享,进而起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效果,获得对所学知识比较充分和全面的理解。
效果评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