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1课时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

发布:2025-03-21约4.9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6

说木叶

课题名称

说木叶

三维目标

1、探讨意象“木叶”,体会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示意性特点(文字的联想意义)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相对稳定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重点目标

难点目标

导入示标

思索:阅读课文,比较两首诗,思索高木和高树两个意象有什么不同?

1、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高木”则空阔;“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好像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2、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目标三导

其次课时

学做思一:理解“木叶”或“落木”意向的不同及特点

1、导学:从课文中摘录出所引用的下列诗句课文诗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3、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5、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皎皎云中月,灼灼叶中华

6、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处征戍忆辽阳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8、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9、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午阴嘉树清圆

2、导思:思索诗句中“木叶”或“落木”的意象和“树”、“绿叶”、“落叶”一类的意象各有什么不同特点?

明确:“木叶”或“落木”的意象①都是秋季;②都有“秋风扫落叶”的意境;③“木叶”和“落木”给人的感觉是干燥的,是疏朗的清秋的气息;④有色调上“干黄”的感觉。

“树”、“绿叶”、“落叶”一类的意象①都是树叶茂密的感觉;②都是潮湿的感觉,都是属于雨的、沉沉的阴天;③色调上是“湿绿”的特点。

小结:①“木叶”往往形容秋天干黄的落叶,与秋风紧密相连,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②“树叶”一般是不在古诗中出现的,“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排斥,而且非常一样,古诗中往往要表现“枝繁叶茂”的意境就用一“树”字干脆表达了;

③“落木”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木叶”与“落木”还有着肯定的距离:“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漂亮形象,而“落木”是“疏朗的”、“空旷的”,是“干燥的枯叶”即将落完的意境。

3、导做:这些文学现象说明白诗歌语言的什么特征?

说明诗歌语言具有示意性。(读第五段: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示意性的问题,这示意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经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神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相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气,把这些潜在的力气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学做思二:赏析杜甫的《登高》。

1、导学:朗读诗歌《登高》理解诗歌大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导思:联系课文解说的“落木”这一意象的含义。

理解该诗最为关键的意象就是“落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