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2-20约3.4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2.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4.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知识面逐渐拓宽,但认知能力和理解深度仍需进一步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对国家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兴趣日益增强,但他们对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主题的理解可能较为初步。

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近代以来我国的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贡献等深度知识掌握有限。在能力上,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素质方面,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他们在面对国家历史成就时,可能需要更多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撑他们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教学中得到培养。

行为习惯上,五年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但有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可能对抽象的历史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生动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并准备好相关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收集与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基本教学工具,以便于板书和讲解。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求,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讨论区,以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我国近代历史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中国梦等。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香港回归、神舟飞船发射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究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梦的感悟,字数不限。

6.教学活动安排

(1)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实现中国梦。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历史人物,讲述他们为实现中国梦所做出的贡献。

(3)观看视频:播放与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手工制作: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与中国梦相关的手工艺品。

7.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如演讲、绘画、手工艺品展示等。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就。

-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近现代史上我国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探究中,能够: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

-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