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g 消费滞后 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仅依赖于当年的收入,还同以前的收入水平有关。一般来说,消费者不会把当年的收入全部花光。假定消费者将每一年收入的40%用于当年花费,30%用于第二年消费,20%用于第三年花费,其余的作为长期储蓄。这样该消费者的消费函数就可以表示成: 滞后变量模型的特点 (1)引入滞后变量经常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2)动态的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对现期经济行为的影响。 (3)模拟分析经济系统的变化和调整过程。 则组合成新的解释变量: (2)不变滞后结构(常数型) 估计模型:yt=a+bwt+εt之后,就可以得到原模型中各参数的估计值。 三、阿尔蒙法 目的: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基本原理: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滞后长度S已知的情况下,滞后项系数有一取值结构,把它看成是相应滞后期i的函数。在以滞后期i为横轴、滞后系数取值为纵轴的坐标系中,如果这些滞后系数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或近似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则可以由一个关于i的次数较低的m次多项式很好地逼近,即: 将此关系式代入原分布滞后模型,经过适当的变量变换,可以减少模型中的变量个数,从而在削弱多重共线性影响的情况下,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设bi可以用二次多项式近似表示,即: bi= α0+α1i+α2i2 注意 使用阿尔蒙估计法,应事先确定两个问题:滞后期长度和多项式的次数。 滞后期长度确定方法:可以根据经济理论或实际经验加以确定,也可以通过相关系数、调整的判定系数、施瓦兹准则SC等统计检验获取信息。利用Eviews软件可以直接得到上述各项检验结果。 多项式次数确定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阿尔蒙多项式的次数m通常取得较低,一般取2或3,很少超过4。 在LS命令中使用PDL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解释变量x之后必须指定s和m的值,d为可选项,不指定时取默认值0; ②如果有多个具有滞后效应的解释变量,则分别用几个PDL项表示;例如: LS Y C PDL(x1,4,2) PDL(x2,3,2) 【案例7.1】为了研究1955—1974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库存量Y和销售额X的关系,我们在例7.3中采用了经验加权法估计分布滞后模型。下面用阿尔蒙法估计如下有限分布滞后模型: 将系数用二次多项式近似 ②键入: * 需要指出的是,用“PDL”估计分布滞后模型时, EViews所采用的滞后系数多项式变换不是形如 (7.4)式的阿尔蒙多项式,而是阿尔蒙多项式的 派生形式。 因此,输出结果中 、 、 对应的估计系数不是阿尔蒙多项式系数 的估计。但同前面分步计算的结果相比,最终的 分布滞后估计系数式 是相同的。 * 【案例7.2】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产生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是货币的超量供应。物价变动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瞬时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在中国,大家普遍认同货币供给的变化对物价具有滞后影响,但滞后期究竟有多长,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下面采集1996-2005年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见教材表7.4)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 为了考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我们用广义货币M2的月增长量 作为解释变量,以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指数 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首先估计如下回归模型: 得如下回归结果(表7.5)。 * 表7.5 * 从回归结果来看, 的t统计量值不显著,表明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当期物价水平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为了分析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物价的滞后性,我们做滞后6个月的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7.6。 * 表7.6 * 从回归结果来看, 各滞后期的系数逐步增加,表明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显现。但各滞后期的系数的t统计量值不显著,因此还不能据此判断滞后期究竟有多长。为此,我们做滞后12个月的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7.7。 * 表7.7 * 表7.7显示,从 到 , 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异于零,而 的回归系数t统计量值为3.016798,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这一结果表明,当期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在经过12个月(即一年)后明显地显现出来。为了考察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物价水平影响的持续期,我们做滞后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