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统计学》教学大纲.pdf

发布:2025-02-07约4.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心理统计学》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课程类型:□公共课□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所涉及课程有心理学史、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故需前期学习

了相关课程的部分内容,才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程。

适合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专业学生的必

修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心理学与教育学学习和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该课程通过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的讲授,具体介绍各种描述统计和推断

统计的分析理论与方法,并以讲练相结合、现实问题与统计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

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心理研究能力与素养,促进相关心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

二、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上进心

3)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具有基本素质和技

能。

(二)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基本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掌握各种集中量数、离散量数、相关量

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推论统计的原理,会独立完成均值,标准差等参数的区间估计。

3)掌握推论统计的原理,会独立完成平均数差异考验、方差分析。

1

4)掌握计数数据及一些非参数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5)学习与掌握SPSS软件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功能,结合统计课程知识,了解

数据处理的原理、流程、菜单选项与报表的阅读;

(三)能力结构要求

1)掌握基本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应用及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离散趋势

和相关关系的统计量;掌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均值和

方差的区间估计和检验方法;

2)掌握方差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3)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4)掌握计数数据的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的几种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5)掌握SPSS软件常用命令,能够按要求选用正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了解统计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

教育统计学的性质、内容;学习教育统计学的目标和任务。

重点和难点:教育统计学的性质、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掌握数据的概念与种类;

熟悉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

了解统计表与图是对数据的初步、描述处理。

数据的概念与种类;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与程序;统计表;统计图。

重点和难点:数据的概念与种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2

第三章集中量数

掌握一批数据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集中趋势、离散性;掌握集中量数是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可以作为一批数据的代表值;

熟悉算术平均数是所有集中量数中运用最广泛、最优的量数;

掌握各种集中量数的含义、计算方法、使用条件、性质及优缺点。

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适用条件;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的概

念及适用条件;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数。

重点和难点:各种集中量数的含义、计算方法、使用条件、性质及优缺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四章差异量数

掌握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一种量数,它与集中量数一起描

述数据的全貌;熟悉标准差是所有差异量数中代表性最好的;掌握各种差异量数

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适用条件。

标准差的概念及适用条件;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差异系数;差异系

数的概念及适用条件;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相对地位量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五章相关系数

掌握相关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量数;

熟悉相关的种类;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适用条件;

了解相关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对相关系数的解释。

相关的含义、种类;相关散点图;积差相关系数的概念及适用条件、

计算方法;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

重点和难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