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学生.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1年最新
PAGE 1
《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公共管理学院本科方法系列课
课程建设小组:易洪涛、钟卫
课程学分:3
上课时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本大纲仅供参考,实际授课内容及成绩评定,依照各班级不同授课教师所定的标准调整)
课程描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获得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必须是恰当的。本课程将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一工具箱中的一部分。
课程是专门为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设计,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和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社会研究,特别是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后续其他量化研究方法的学习以及论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的教学十分注重对统计理论和公式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手工计算或借助Excel软件的方式,熟练掌握基本公式的来龙去脉。(每次课请尽量带上计算器或计算机。)
课程不专门提供专业统计软件知识的学习,如果希望掌握,可在每次课后的答疑时间向老师或助教咨询。
学习成果
本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撰写规范、优秀的实证研究论文以及毕业之后从事公共管理实证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顺利的完成学业,学生将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给定的研究问题和可获得的数据,能够使用课程中介绍的统计方法完成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工作。
(2)能够理解并解释学术期刊中广泛使用的各类统计检验的结果。
(3)能够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这一逐步推进的模式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学时安排表” 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并完成相关的个人作业。
课堂的教学形式将主要采用讲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讨论主要是就上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手工计算、课后阅读材料、个人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其他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教学参考书
[1]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1。
[2] 鲍尔曼等著,韩小亮 译,商务统计基础(第3版)(Essentials of Business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
如何处理好这两本书的关系:以[1]的内容作为教学课件,作业主要来自[2]。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也应以[1]作为主要参考书,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参考[2]。
评估
学生成绩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果及权重计算:
1.出勤和课堂表现:20%。根据每个学生预习、在课堂上的发言、参与讨论,以及出勤等情况来确定。
2.课程作业:30%。其中,(1)个人作业:15%,几乎每次课后都留有课程作业,且需要提交纸质(或打印)结果。提交的纸质作业建议做好拍照以方便今后复习。作业答案不一定全部讲解,有问题可以在“课堂讨论”阶段、课后答疑阶段跟授课教师讨论。(2)小组作业:15%,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自由组合(不超过3人一组,第9周提交分组名单),最后一次课汇报演讲。
选项1: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小创)。说明:
1)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不仅仅是对现状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知道造成现状的原因(注意原因往往是多个)。这一作业的目的是描述并/或解释某一特定现象或问题;所以首先要能提炼科学问题。
2)如果希望对总体做一个描述,尽量选择一个“有代表”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对于解释性研究来说,需采用科学的研究模式进行验证,即针对科学问题,尝试建立研究假设,然后收集资料证实或证伪。
3)可能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调查、实验、二手资料等。考虑到学生收集数据的困难,我们推荐从中国国家调查数据库中形成研究问题并采集数据。
/
4)成果形式:一篇研究报告和小组汇报。成果格式应包括:选题及意义;研究假设的建构及理由;资料收集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
完成此类作业的小组得分将高于85分。
选择2:从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主要杂志(公共管理学院核心期刊目录)上选择一篇感兴趣的实证研究文章,将其整理成PPT并做演讲。需要回答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
2)已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实践上有何困境?
3)基于何种管理理论进行分析?
4)建立了哪些研究假设?
5)采用了何种统计方法?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6)如何收集数据?
7)如何处理数据?
8)如何解读表格和图形?
9)得出了哪些结论?
10)结论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1)阅读后的心得:比如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研究,如何从事学术研究、着手类似的研究的计划等
完成英文期刊阅读小组的得分将高于80分,完成中文期刊阅读小组的得分将不高于85分。
3.期末统一闭卷考试:50%。由《统计学》教学小组统一命题、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