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動控制原理实验一.doc

发布:2017-01-16约8.26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老师: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年12月 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对表一所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设计相应的模拟电路(参见表二) 表一: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 典型环节名称 方 块 图 传递函数 比例 (P) 积分 (I) 比例积分 (PI) 比例微分 (PD) 惯性环节 (T) 比例积分 微分(PID) 表二: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各典型环节名称 模拟电路图 比例 (P) 积分 (I) 比例积分 (PI) 比例微分 (PD) 惯性环节 (T) 各典型环节名称 模拟电路图 比例积分 微分(PID) 2.测试各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3.改变各典型环节的相关参数,观测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观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①准备:使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将信号发生器单元U1的ST端与+5V端用“短路块”短接,使模拟电路中的场效应管(K30A)夹断,这时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②阶跃信号的产生: 电路可采用图1-1所示电路,它由“阶跃信号单元”(U3)及“给定单元”(U4)组成。 具体线路形成:在U3单元中,将H1与+5V端用1号实验导线连接,H2端用1号实验导线接至U4单元的X端;在U4单元中,将Z端和GND端用1号实验导线连接,最后由插座的Y端输出信号。 以后实验若再用阶跃信号时,方法同上,不再赘述。 实验步骤: ①按表二中的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先接比例)。(PID先不接) 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i)与阶跃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SP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④同理得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实际响应曲线,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参见表三。 2.观察PID环节的响应曲线。 实验步骤: ①将U1单元的周期性方波信号(U1 单元的ST端改为与S端用短路块短接,S11波段开关置于“方波”档,“OUT”端的输出电压即为方波信号电压,信号周期由波段开关S11和电位器W11调节,信号幅值由电位器W12调节。以信号幅值小、信号周期较长比较适宜)。 ②参照表二中的PID模拟电路图,按相关参数要求将PID电路连接好。 ③将①中产生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加到PID环节的输入端(Ui),用示波器观测PID输出端(Uo),改变电路参数,重新观察并记录。 表三: 典型 环节 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参数 关 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比例 K= μo(t)=K Ro= 250K R1= 100K R1= 250K 典型 环节 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参数 关 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惯性 K= T=R1C μo(t)= K(1-e-t/T) R1= 250K Ro= 250K C= 1μF C= 2μF I T=RoC μo(t)= Ro= 200K C= 1μF C= 2μF PI K= T=RoC μo(t)=K+ R1= 100K Ro= 200K C= 1uF C= 2uF PD K= T= 理想:μo(t)= KTδ(t)+K 实测:μo(t)= + e-t/R3C Ro= 100K R2= 100K C=1uF R3= 10K R1= 100K R1= 200K 典型 环节 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参数 关 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PID KP= TI=Ro C1 TD= 理想:μo(t)= TDδ(t)+Kp+ 实测:μo(t)= + [1+ ()e-t/R3C2 R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