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2.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百分数(二)税率》,涉及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通过税率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税率,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税率的含义,能够区分税率与税额的关系,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②掌握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能够根据税率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税额。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税率的计算原理,尤其是在涉及不同税率时如何进行综合计算。
②将税率的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商品打折、税收优惠等,解决实际问题。
③在解决复合税率问题时,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税率之间的优先级和计算顺序。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税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模拟实际购物场景,体验税率对价格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展示税率计算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税率的应用。
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税率下的税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大家平时购物时是否注意到商品的价格标签上会有一个百分比?这个百分比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思考。接着,教师展示一个商品打折的实例,提出问题:“如果一件商品原价是100元,打八折后售价是多少?这个八折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引导学生回顾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税率。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教师介绍税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讲解税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税率下的商品价格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税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讲解复合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增值税的计算。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计算不同税率下的商品价格,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设置模拟购物场景,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税率对交易的影响。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税率对国家财政和消费者的影响。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XXX:
(1)关于税率计算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件商品原价是200元,税率是15%,求应纳税额。”
(2)关于税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例如,“税率提高会对消费者购买力产生什么影响?”
(3)关于税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例如,“税率的变化对国家财政收入有何影响?”
5.总结回顾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税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税率对商品价格、消费者购买力、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税率的变化,提高数学素养。
用时:45分钟
教学流程具体分析如下:
1.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和实例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授(15分钟)
教师讲解税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实践活动(15分钟)
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练习题、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税率的影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税率的变化。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税收知识普及》: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种类和作用,以及税收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
-《税收政策解读》:分析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以及政策调整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税收筹划与风险管理》:探讨企业在税收筹划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策略,以及如何合法合规地降低税负。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络资源,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制度。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税收政策对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模拟税收政策,分析不同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