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安全记心上《“119”的警示》(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docx
8安全记心上《“119”的警示》(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中的“8安全记心上《‘119’的警示”章节。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火警电话号码119,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掌握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19这个电话号码,但对火灾的危害和应对措施了解有限。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的安全知识相结合,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内容包括火灾的危害、如何预防火灾、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方法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对火灾危险的认识,增强火灾防范意识。
2.应急能力:提升学生在火灾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紧急求助能力。
3.社会责任:教育学生关注消防安全,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的安全防护。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话使用知识,能够识别和拨打紧急电话,但对119火警电话的具体用途和火灾相关知识了解有限。
2.学习兴趣:学生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感兴趣,对于火灾等安全问题的探讨充满好奇心。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学习风格:学生偏好互动式学习,喜欢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火灾危害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此外,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于如何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可能感到陌生。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火灾案例视频、消防安全宣传图片及相关图表。
3.实验器材:如涉及模拟实验,准备灭火器、安全标志等模型。
4.教室布置:划分讨论区域,布置消防安全宣传板报,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以一段火灾现场的视频或图片引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下拍摄的图片(视频)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2.回顾旧知:询问学生是否记得之前学过的紧急电话号码,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介绍119火警电话的重要性,讲解火灾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2.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说明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以及正确的应对方式。
3.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预防火灾,并分享各自的见解。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组织一次模拟火灾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拨打119电话求助。
2.教师指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纠正错误,确保学生的安全。
四、课堂总结(约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火灾防范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火灾防范措施,并绘制一张家庭逃生路线图。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8安全记心上《‘119’的警示”这一节课的学习后,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记住119作为火警电话号码,理解火灾的危害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预防火灾和应对火灾。
2.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对消防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火源管理,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3.应急能力增强:学生通过模拟演练和讨论,学会了在火灾发生时如何迅速冷静应对,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疏散逃生,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19求助。
4.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能够识别身边的消防设施和安全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并在必要时正确使用。
5.家庭和社区安全参与:学生通过家庭逃生路线图的绘制和家长讨论,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带动家庭成员关注消防安全,共同为家庭和社区的安全贡献力量。
6.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7.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在分析火灾案例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找出火灾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在维护社会安全中的责任,愿意积极参与到消防安全宣传和实践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欣慰,但也有些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学生在学习“8安全记心上《‘119’的警示”这一章节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