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高考化学二轮专题题组训练第5讲考点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doc

发布:2017-05-20约1.4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二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题组训练·考能] 题组一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能说明元素X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于元素Y原子的得电子能力的事实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X位于元素Y的上一周期 B.元素X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元素Y的含氧酸的酸性 C.分别加热H2X、HY至500 ℃,只有HY发生分解 D.元素X与Y同主族,相同温度时其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2X和CuY 解析 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强弱可通过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比较,C正确。A选项中没有强调同一主族,B选项中的含氧酸没有强调最高价态,D选项中X单质将Cu氧化为+1价,Y单质将Cu氧化为+2价,则Y的非金属性强于X。 答案 C 2.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 D.Li、Na、K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大 解析 Cl、Br、I是卤族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 答案 B 题组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B.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C.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解析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即第6周期)含有32种元素;原子及其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阳离子则不是;稀有气体元素He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答案 C 4.短周期元素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在同一周期,X+、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同主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B.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C.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Y-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解析 本题通过元素推断考查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根据X+、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得出X、Z分别为Na、F,结合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得出Y为Cl,卤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氢化物最稳定,A正确;从左至右,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3周期中Na的金属性最强,B正确;离子半径应该是Cl-Na+,C错误;第3周期中Cl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D正确。 答案 C —————[失分防范]———————————— (1)比较物质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进行比较,而不是根据非金属元素对应氢化物酸性的强弱进行比较。 (2)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ⅣA族。 (3)并非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都存在氢键,常见的只有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如N、O、F的氢化物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4)金属性是指金属气态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是指单质在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二者顺序基本一致,仅极少数例外。如金属性PbSn,而金属活动性SnPb。 (5)利用原电池原理比较元素金属性时,不要忽视介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如Al—Mg-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时,Al为负极,Mg为正极;Fe—Cu—HNO3(浓)构成原电池时,Cu为负极,Fe为正极。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