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pdf

发布:2024-09-12约1.65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第1页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肠杆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

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

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且能

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

引起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恰当治疗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

制定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以借鉴并具有一定操作的指导意见,对规

范和提高我国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1、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流行概况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

常见细菌有变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常见细菌有变性杆

菌、产酸克雷伯菌等。各个国家和地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

况有很大的差异。日本、荷兰等国家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率很

低,而印度、俄罗斯等国家高达50%以上的克雷伯菌属细菌产ESBLs。

我国大陆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很高并呈逐年

增长趋势。我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2005至2010年住院患者

中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从38.9%上升至56.2%;克雷伯菌从39.1%上

升至43.6%;而奇异变形杆菌也从6%上升16%。2012年产ESBLs大肠埃

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55.3%和33.9%。2008至2010年流行病学

调查发现,我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

埃希菌的比例分别为9.67%和3.68%,占革兰阴性菌的第三位和第四位,

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6.7%、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

35.4%。肠杆菌科细菌还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急性加重、支

气管扩张性加重、脓胸、纵隔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2010年CHINET监

测显示血培养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5%和6.0%,

占革兰阴性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其中产ESBLs比例分别为50.7%和

38.5%。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为65.0%,肺炎克雷伯菌占

5.3%,奇异变形杆菌占4.7%,其中产ESBLs比例分别为52.3%~68.8%、

43.8%~49.1%、14.3%。肠杆菌科细菌也是引起腹腔感染最常见的病原

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腹腔感染患者的胆汁、腹腔

积液等部位分离率高。肠杆菌科细菌导致的颅内感染占所有细菌性颅内

感染的5.2%左右,大多发生于外伤及术后,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第1页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第2页

希菌分别占肠杆菌科细菌的32.6%和23.9%,是最为常见的肠杆菌科细

菌。目前,关于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颅内感染病例报道并不

多见,其中约10.9%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且大部分(60%左右)

为CTX-M型ESBLs。

社区获得性感染中肠杆菌科细菌比ESBLs流行病学的新特点。美国

近期的调查显示,社区来源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比例为10.9%,并且

已成为社区发生的血行感染和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产ESBLs大肠埃

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社区发作血流感染(communityonsetblood

streaminfection,COBSI)在全球范围均有报道,但发生率低于院内获得

性血流感染。2010年西班牙报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COBSI发生率

为7.3%,2011年韩国报道肺炎克雷伯引起的COBSI中,仅7.6%为产

E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