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5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3讲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及应用教案.doc
PAGE
PAGE16
第3课时关键实力——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及应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及相互推断,同时也渗透着对元素及其化合物学问的考查,该类题目命题形式和命题角度敏捷多变,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学问获得实力、思维认知实力的要求,考生要能够阅读和理解各种主要文本、基本符号;能够客观全面地获得相关信息,并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精确概括和描述学科所涉及基本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觉问题;能够敏捷地、创建性地运用不同方法,发散地、逆向地解决问题;能够通过敏锐的洞察实力,发觉困难、新奇情境中的关键事实特征和有价值的新问题;能够将所学学问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考向1
文字描述型推断(演绎与推理实力)
文字叙述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大多要求考生依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特别组成、特别性质及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等进行演绎与推理,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辨,创建性地运用不同方法,确定未知元素,并结合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学问进行分析、推断。此类题目一般通过文字叙述供应某些数据或相关性质(如能腐蚀玻璃、黄绿色气体等),解题时抓住这些关键特性,首先确定其为何种元素,然后以此为突破口,推知其他未知元素。
1.依据元素化合价的特征关系推断
(1)依据等式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高正化合价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O、F除外)。
(2)假如已知负化合价(或简洁阴离子的符号),则需用等式先求出最高正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负化合价|,再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依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推断
依据原子半径来推断元素的相对位置:同周期中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主族中下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上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3.依据元素的特征来推断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呈液态的元素为O;地壳中含量其次的元素为Si;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元素为N;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为N。
(3)单质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C。
(4)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在中学阶段为Al。
(5)两短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这两种元素分别为Na和Al。
(2024·全国卷Ⅲ)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B[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行能是8,只能为2,且Y原子半径大于Z,所以Y为Mg,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故X为C,Z为Si。A错:MgO的熔点高于CO2、CO的熔点。B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故CH4的热稳定性大于SiH4。C错:X与Z形成的SiC是共价化合物。D错:Mg能溶于浓硝酸,但是Si单质不能溶于浓硝酸。]
[强化1](2024·全国卷Ⅰ)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B[可腐蚀玻璃的物质是HF。以此为切入点,依据题意进行元素推断,可知W是F、X是Na、Y是Cl、Z是Ca。B对:钙是活泼金属元素,氢是非金属元素,CaH2是由Ca2+和H-构成的离子化合物。A错:常温常压下,钠的单质是固体。C错:CaCl2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D错:氯有最高化合价+7,氟没有正价。]
[强化2](2024·安徽安庆检测)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
元素的相关信息
Q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
R
原子的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W
在短周期元素中,其原子半径最大
X
其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且低价氧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X的单质和H2O
Y
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
A.Q的气态氢化物具有还原性,常温下,该氢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