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 税收理论(1) * 7.1.4税制结构 (2)税收征管的原因 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税,对税收征管的水平要求是较所得税为低的。发展中国家通常税收征管水平较低,所以多选择商品税。相反,发达国家由于具有较高的税收征管水平,在主体税种的选择上受这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就较少,从而能够采用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商品税的征管水平较低并不是绝对的,现代意义上的商品税——增值税同样要求较高的税收征管水平。 7 税收理论(1) * 7.1.4税制结构 (3)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因 所得税的累进性,可以起到宏观经济调控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商品税一般无此功能。尽管所得税拥有这个优势,但也有当一个国家采用了以累进税率的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制度时,才谈得上利用所得税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这样,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所得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程度时极为有限的。 7 税收理论(1) * 7.1.4税制结构 (4)公平贫富差距的原因 所得税在公平方面的调节作用优于商品税。发展中国家通常更注重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发展任务已经完成,所以更加关注公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没能采用所得税为主的税制,而许多发达国家则采用商品税为主的税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税制结构选择的进一步分析,需要结合下一节的税收原则理论进行。 7 税收理论(1) * 7.2 税收原则 7.2.1 发展概述 所谓税收原则,是制定和评价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的废立,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是税收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治税思想。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税收原则也在发展变化。 古今中外 经济环境的变迁 7 税收理论(1) * 7.2.2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所谓平等原则,是指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获得的收入的比例,向国家缴纳税收,以供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之需。 所谓确实原则,是指各个国民应当完纳的税收,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确实原则要求实现课税的确定性,以便纳税人在事前做出决策。 所谓便利原则,是指各种税收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给纳税者以最大的便利。 所谓节俭原则,是指税收的课征费用应当最少的原则,换言之,它要求一切税收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 7 税收理论(1) * 7.2.3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Adolph Wagner,1835-1917)提出了四项九目的税收原则: 所谓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足原则和弹性原则两方面。这就是说,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而且要有弹性,随着财政支出需要的变动而相应地增减。 7 税收理论(1) * 7.2.3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所谓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和税种的选择两方面。税源的选择要有利于保护资本即税本,税源应该主要是所得,而尽量避免对财产和资本的课税;税种的选择则应考虑到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所谓社会正义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两方面。普遍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遍及社会上的每个成员,每一公民都有纳税义务;平等原则指税收负担应力求公平合理,主张采用累进所得税制,并对最低生活费用免税。 所谓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便利、节省三方面。此类原则要求,纳税的时间、方式及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征收费用应力求节省。 7 税收理论(1) * 7.2.4 现代税收原则 所谓税收的财政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当能够取得必不可少的财政收入的原则。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税收的充分性,即税收应当能够充分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需要。二是税收的弹性。由于政府的支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当使得税收能够随着政府支出需要的变动,而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相应变化 7 税收理论(1) * 7.2.4 现代税收原则 所谓税收的稳定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当有利于政府开展财政政策运作以相对稳定宏观经济的原则。 7 税收理论(1) * 7.2.4 现代税收原则 所谓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必须从根本上符合市场效率的要求,尽可能少地损害市场效率的原则。第一,税收总量应该体现整个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第二,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应当最小。第三是指税收的征收成本最小化,即税收的行政效率问题。它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之比来衡量。比率越小,税收行政效率越高;反之,反是。对于特定的税收获取量,纳税人和政府总是必须付出一定的征税成本的,税务当局征税需要消耗资源,个人、家庭、企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