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植物生长素(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5.1植物生长素(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作用、分布和运输等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长素的作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高一生物必修1中“植物激素”章节相关,学生已掌握激素的概念和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系统中的激素调节机制,发展对生命现象的理性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生物学探究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高一生物必修1中关于植物激素的基础知识,包括激素的概念、作用和调节机制等。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细胞分裂、光合作用等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基本生物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二学生通常对生物学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相关的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上,多数学生偏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来理解生物学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生长素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生长素的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具体过程联系起来。此外,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或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对生长素作用机制的抽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图。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植物生长素作用示意图、生长素实验视频等。
3.实验器材: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包括生长素溶液、琼脂块、剪刀、放大镜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实验操作台整洁,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吗?有没有注意到有些植物长得更快、更高?”以此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高一生物必修1中关于植物激素的知识,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激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什么作用?”帮助学生回忆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作用、分布和运输等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帮助学生理解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如“生长素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生长素的作用。例如,设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琼脂块,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教师指导: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生长素的其他作用,如植物器官的形成、植物抗逆性等。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思考生长素与其他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撰写一篇短文。
3.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介绍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背景、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和主要发现,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生长素作用的分子机制:探讨生长素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代谢。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