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17 难忘的泼水节 名师版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docx
第6单元17难忘的泼水节名师版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本节课通过讲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故事,展现了周总理的亲切形象和傣族的传统风情。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3.掌握课文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
4.了解傣族泼水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5.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书写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了解傣族泼水节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②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故事。
③学会课文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对傣族泼水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理解。
②学生对课文情感的表达和感受,尤其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
③学生对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难忘”、“欢乐”等)的理解和运用。
④学生在书写生字时,能够正确把握笔顺、笔画和结构。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二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
-生字卡片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
-课文朗读音频
-傣族泼水节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
-互动式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角色扮演活动
-课堂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书写。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讲解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故事,强调周总理的亲切形象和傣族的传统风情。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周总理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情境体验与师生互动(用时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场景。
-学生分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中感受周总理的亲切和傣族的风情。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写,巩固生字词记忆。
-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课堂小结与拓展(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它们有什么特色?”
-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作业布置(用时2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难忘的泼水节》的故事,并记录家人的感受。
7.教学反思(用时2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语音标准,语调自然,能够表现出课文中傣族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2.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并在句子中运用,提高了识字和书写能力。
3.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故事,增强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4.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深入体验了傣族泼水节的文化,增强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了文化素养。
5.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学进行有效互动,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能够将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感恩和尊重他人。
7.学生在巩固练习中,能够正确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表明对课文的理解深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8.学生通过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9.学生在书写生字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