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权《流通概论》十五讲提升我国本土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思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流通概论 第十五讲提升我国本土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思路 陈 海 权 1.保护到期,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将全军覆没? 代表学者和企业家的看法 我国家电连锁企业的反应 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文:“这个期限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意味着什么了,现在最关键的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经济参考报 )。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依靠人脉优势对抗外资(中国经营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家电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利润率低对国内家电零售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是一种保护,外资进入初期必然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副会长万典武 “过去5年,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政绩等利益驱动,盲目吸引外资,导致外资商业企业违规进入,钻了政策的空子。 根据过去的经验,现在一旦取消政策限制,它们很可能会更加为所欲为,因为地方政府想招商引资、外商想全盘吞食我国商业的这些因素都没有改变。 全面开放之后,国内商业零售业形势不容乐观。” 张新生的“蚂蚁精神” 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呼吁国内商业企业,应学一点“蚂蚁精神”。 “中国有1200多万家商业企业,当大家不能都成为巨人时,应做“蚂蚁雄兵”,这样或许还能吞噬一头大象。 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 全国政协委员、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作为一位民营连锁企业的董事长,对“奋战在第一线”的零售业界人士的甘苦相当清楚。 他认为,近年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得到的超国民待遇,以及针对中国相对幼稚的零售业的零售倾销,对本土零售企业是不公平的。 “本来期望好好利用这5年过渡期,国内企业能强身健体以联合抗外。 但是转眼期限已过,国内企业根本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反而那些违规操作的外资商业企业,还在得到一些超国民待遇。” 张文中的“过度开放论”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近年来一直在为外资的过度开放而奔走呼吁,他的观点是,在扶持国内零售业方面,我们的政府还能有何作为? 他呼吁:对于违规的外资企业和有关地方政府要严格查处; 不要再抢先于入世时间表开放市场; 积极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商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商业企业改制; 重点培育大型民族流通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民营流通企业; 尽快建立大型超市开店的听证制度。 2.中国流通领域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我国零售企业将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时代,而竞争条件的更加公平化必将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 《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2004年6月1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外资进入商业的“门槛”大大降低; 二是可投资的商业领域进一步开放; 三是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 全面开放的主要内容 《办法》除直接规定“外资零售企业将获准在中国境内所有省级城市合法开店”。 从2004年12月11日起,商业领域的开放将全面取消地域限制,外国零售商最早将于今年12月起获准在内地任何地方开设商铺,且无需寻找中方合作伙伴。 零售市场潜力诱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5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这是一个诱人的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的洞开。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我国商业网点的连锁化程度很低,目前仅为5%,而发达国家却超过了20%。 一些预测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至10%的增长速度,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 2003年底外资进入中国的情况 到2003年底,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已经有40多家进入我国市场。 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代表现代流通业发展方向的高端领域——大型超市,外资控制比例高达80%以上。 本土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赢利空间缩小 民族流通业面临巨大威胁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流通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明确的限制性政策,致使在服务业开放之前,外资商业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举进入我国流通主渠道。 外资给我国流通领域带来了生机的同时对民族流通业造成巨大冲击与损害,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外资来势凶猛 以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最近对2003年全国近400百家超市企业的14000多个门店的情况进行的调查为例,400家超市中,国内企业有358家,占88.5%,门店数占87.3%,外资企业有43家,占11.5%,门店数占12.7%。 从统计中发现,国内企业门店扩张的速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门店的发展速度,2003年国内企业增长速度为32.35%,外资企业增长速度为21%。 但从销售所占份额看,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占所统计企业销售总额的28.3%,国内企业占71.67%;与2002年相比,外资零售企业所占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而国内企业则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前景预测 外资零售巨头
显示全部